培植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日前,淄博市就开展“提效率、提效益,项目上新、产业焕新,经营管理好、品牌质量好”为主题的《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双提双新双好”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正式发布。

记者梳理发现,该方案从以提效率、提效益为导向,塑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项目上新、产业焕新为抓手,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以经营管理好、品牌质量好为目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等3个方面,制定实施17条措施、14个专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塑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力以赴稳增长。实施稳增长强信心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和服务业攻坚突破行动,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精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

精益管理提效益。开展对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企业家看企业”活动,推广应用6S现场管理等精益生产模式,年内培育10家市级精益管理标杆企业。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强化“亩均论英雄”发展导向,优化完善“6+3+N”评价体系,在用地、用能、排放、金融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设备更新强动能。深化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用好国家、省技改扶持政策,滚动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梳理工业企业供给能力、设备需求、应用场景“三张清单”,推广应用首台(套)装备、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产品。

千方百计拓市场。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专项行动,推进企业融入“淄品出海·博物全球”计划,加大“山东外贸优品库”入库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保障,提高出口退税便利化程度,全年培育“新开壶”外贸企业500家。从供需两端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强化上下游合作、互配互采,提高企业产销率。

奋力打造强企方阵。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培强优质中小企业。力争百亿级企业达到20家,争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启动专精特新扩量提质三年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上市,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单项冠军15家。

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变革项目推进机制。启动项目建设“两增长、两提速”行动,全力保障服务532个市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以项目建设抢抓产业风口。建立市级项目策划储备平台,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级盘子。强化场景招商、载体招商,吸引落户过亿元项目430个。

加力强化创新引领。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施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00项。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5家,研发更多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件套电子产品。建设重点产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载体,抓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工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化工、建材、纺织、陶琉等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创新迭代,壮大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机器人、氢能、钙钛矿电池、储能等未来产业。强化12个“雁阵形”集群引领功能,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有序推进化工园区扩区和化工重点监控点并园扩区,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及“AI+”赋能计划,鼓励企业先行先试人工智能技术,加快“1+6”行业(即煤电以及水泥、砖瓦、石灰、耐火材料、玻璃、建陶)AI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以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牵引,推动化工、装备、医药、建材、陶琉等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力争用三年时间,试点行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占比达到95%以上,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对标行业标杆争创水效领跑者、能效领跑者,培育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40家,探索打造零碳工厂,力争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提至35%。“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提供“绿色诊断”,帮扶企业在环保绩效评级上“争A创B”,对建成“A级企业”或“绩效引领型企业”的,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减少或免除应急减排措施。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细化新一轮企业家教育培训三年提升计划,每年培训企业家1500人次以上。实施管理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持续优化内部流程再造,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序推进民营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任务。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引育创新行动,依托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培养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人才引领型企业。实施“淄博英才”计划,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举办“技能兴淄”竞赛等活动40场次左右,培训产业工人10万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

持续提升品牌质量。实施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00项,培育省级及以上工业企业质量标杆55个,积极争创省长质量奖、省“泰山品质”认证。深化工业设计赋能,力争市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50家。大力争创知名品牌,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好品山东”“齐鲁精品”等省级及以上卓越品牌10个以上、市级老字号品牌30个以上,培育打造一批“网红企业”“透明工厂”。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指导危化品企业实行“蓝黄橙红”精细化管理,支持“蓝色”等级企业重大危险源备案免于现场核查。

此外,《实施方案》还围绕组织领导、服务企业、打造环境等方面,同步制定了相应措施,以强化服务保障效能。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