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行人相撞案,引起网络关注,一个意料中的意外相撞,导致7万赔偿,自带流量;但是一些自媒体对“安全距离” 恶意调侃和夸大渲染,让该案更是成了流量密码。
其实本案,草根认为,法院法官严重忽略了基本实事,即忽略路段环境,导致本案赔偿对无心撞人的女士的严重不公!
行人相撞前,四周路况 图源:法治在线
从网络视频看,该路段发生这个问题,是必然,只是意外出现到谁头上而已。原因如下:
(1)该路段车辆长期随意停放,已经占用了人行道,导致行人只能路上行走。
(2)该路段除了人行道停满车辆外,当时正巧也有一辆货车直接路边停着,两行人相撞处,正好是货车停放和轿车停放处,形成的最小通行断面上。
行人相撞瞬间,位置情况 图源:法治在线
所以,该路段人行道停放车辆,导致行人无人行路可走,这个现象应该已存在很长时间了。狭窄的路面,怎么能满足双向往来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混杂状态的安全通行?有城市管理基本常识的人,心中肯定明白,这个状态必然危险,必然会出现交通意外,只是“意外”和明天到底谁先来而已。
显然,看这个路况,这是不可能安全的 。现在发生行人相撞,可能还算小事故呢!此路段,若不整治,发生更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极高。
所以,负责该路段的城管、或交管的管理是否到位?
该辖区的物业、居委会、街道,是否管理到位?
这些停放车辆的车主,是否应该分担责任?
这些都不应被忽略,希望该案赔钱的女主,积极联系法院,为自己遭遇的不公,鸣冤叫屈!
豆包 AI制图
对比最近上海案例,行人闯红灯导致外卖骑手避让而被轿车碾压案,法院判决不是谁受伤谁有理、谁被迫直接伤人了谁无理,反而一反常态,判决违规行人承担主责、骑手超速承担次责、意外碾压骑手的司机反而无责。
青岛行人相撞案,两个行人,除了被迫走在道路上,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一个遭遇身体伤害,一个被迫赔钱,到底谁之过?
豆包AI 制图
所以青岛此案的判决结果,引起舆论风暴,可能更折射出:普通民众,对自己在正常生活中,充满风险、充满意外、无可奈何的同理相怜!
这算意外,还是必然?这只是两个行人之过,没有其他原因?本案法官可能不想深究,但民众在深思。
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能部门,处理事务的角度,很多时候,只关注直接主体间的直接过错,很少剖析环境与背景,更不想扯上行政管理失责,不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病!
让违法违规的付出代价,才是法律的存在的意义。
当然这个案件的更大背景是,城市规划和发展、城市治理和消费经济,与城市管理能力和城民素质之间的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