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19日上午,40军(其第一任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先楚)政治保卫部接到119师政治保卫处的报告:该部355团特务连武器室被盗走一支54式手枪和286发51式手枪子弹(手枪弹匣里有6发,另外还盗取了70发一盒的子弹一共四盒)。

这是自战功彪炳、擅长快速穿插、长途奔袭、有“旋风部队”美誉的40军成军以来发生的第一起盗枪案,尤其是多达286发子弹的被盗更是惊动了军部。案发后,朱玉荣军长当即命令由军政治保卫部和119师政治政治部保卫处和355团政治处抽调精干政保干部组成联合专案组,赶往355团侦办此案。



时任40军军长朱玉荣将军

由于被盗手枪进入355团特务连武器室到被盗之间有长达十七昼夜的周期,而且现场勘查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物证痕迹,走访工作不说没有一点收获吧,也只能说一点收获都没有。一连六天下来,案情侦办没有丝毫进展导致联合专案组的部分同志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

有的说:门锁着、窗关着,作案分子怎么进入室内都难判断,没法搞啊。

有的说:从枪入库到丢失有十七天,具体作案时间都难以确定,难呐!

还有的说:这个案子现场那么多人进进出出,没有留下什么可以提取的痕迹,这案犯难找啊!

千言万语汇成四个字:案子难破!



54式手枪

为此,联合专案组组长鼓励大家:要相信广大干部战士的力量,以大庆人为榜样,案子有条件要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破。再加上355团阎洪玺团长和赵秀峰政委带着慰问品来看望专案组成员,给大家加油打气,使得专案组成员们重新鼓足信心。

从调查走访结果看,这个案子不了解内部底系的人是绝对干不出来的,大概率是内部人员单独作案或者勾结外部人员共同作案。枪和子弹的去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藏在营房内或者营区附近,一种是寄存或者转移到外地。如果能迅速搞清枪和子弹的下落,就能顺藤摸瓜找到犯罪分子的线索。

于是,为了全力配合专案组查找被盗枪支弹药的工作,阎洪玺团长和赵秀峰政委亲自出马,对全团干部战士以及随军家属进行总动员,分片包干进行地毯式的查找工作,甚至还动用了工兵连的探雷器。



老照片 解放军工兵

此外,专案组还组织人员将案发后外出、来队和邮递、寄存物资的情况一一进行查证落实,并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防止枪弹转移。

4月27日,负责寻找枪弹的人员在营区以北的雨裂沟的一个旧野炊灶被挖出了三枚67式木柄手榴弹,经查这三枚手榴弹来自特务连的战备手榴弹箱。这使得一案未破又添一案,手榴弹的出现也导致营区的气氛更加紧张,一度出现人人自危的情况,问题有复杂化的趋势。



67式手榴弹

不过,专案组发现,手榴弹是用一个文件袋、一块旧黄布、一块蓝色塑料布和三张《解放军报》包裹着的,其中一张上还有用钢笔手写的“活跃在福建”五个字。

经查实,文件袋是1976年3月团长和政委去军部开会后带回团里的。这说明犯罪分子是有条件进入到团部的人员,而有条件接触和获取文件袋的,只能是团部特务连的公务人员。再结合枪支也是在特务连武器室被盗的,因此专案组确定这两起案件应系同一人所为。

三张《解放军报》的间隔时间较长,但是刊载有画面相同的照片,因此应该是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分子同宿的人员出于个人爱好有意收集保存的,而报纸上的钢笔字迹极大可能是犯罪分子所写,就算不是犯罪分子本人所写,书写人也一定和犯罪分子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根据反复分析研究,专案组认为犯罪分子应该利用夜间站岗的机会,翻窗进入武器室进行作案,因此将怀疑范围划定在特务连4月2日至4月19日之间所有站过岗的人员。

根据上述的刻画,专案组发动广大干部战士以及随军家属积极提供线索,几天时间就收集到一百多条可疑线索,从中排出八个比较突出的可疑对象。通过排除法先后排除了其中七个人的嫌疑,唯独特务连警卫二班战士王斌的嫌疑不能排除,怀疑王斌的理由如下:

1、4月17日夜间,王斌无故多站了一班岗,但是找他核对时王斌坚决抵赖,讲不出多站岗的理由。

2、特务连的两名战士揭发:王斌在4月20日上午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挎包,声称去一营驻地找一个老乡换衣服。但是经过那个在一营服役的老乡核实,那天他全天没见到王斌这个人。而王斌在这个谎言被戳穿后也无法回答4月20日那天到底去了哪里。

为进一步搞清包裹手榴弹的文件袋是怎么从团部的团长办公室丢失的,专案组请阎洪玺团长召集团部机关人员进行座谈会,集体“头脑风暴”,终于弄清文件袋是1976年4月中旬在团长办公室丢失的。在这个时期,王斌刚好从警卫二班调来公务班,负责团部首长办公室的内务卫生,但后来因为偷盗团长的一个来访的老战友的军帽被抓了现行,吃了处分并被“踢”回警卫二班。文件袋应该就是王斌在公务班期间被盗的。

此外,包裹手榴弹的一块黄色旧布和蓝色塑料布经组织干部战士辨认,最后确认系王斌的擦枪布。

鉴于王斌的嫌疑进一步上升,专案组随即提取了王斌的笔迹,于报纸上“活跃在福建”的钢笔字迹进行比对,最后确认这五个字也是王斌所写。

正当嫌疑逐步被锁定在王斌身上时,王斌自己沉不住气,于5月25日企图潜逃,但因为专案组早已对他盯得死死的,还没跑出营区就被抓了正着,然后就没啥好客气的,一轮军味十足的“大记忆恢复术”后,王斌麻溜的全招了:

原来,王斌盗窃团长老战友军帽的事原本神不知鬼不觉,但被公务班战士张海波偶然发现并向团部揭发,导致王斌被记了大过,吃了禁闭,然后被踢回警卫二班。这让王斌对张海波怀恨在心,企图盗枪将他打死。

4月15日夜,王斌利用站岗之际,撬开连队战备手榴弹箱,盗取三枚67式手榴弹,但认为手榴弹动静太大,搞不好还会伤到自己,就打消了用手榴弹作案的想法,将手榴弹埋在营房北侧的雨裂沟里,然后伺机盗枪和子弹。

4月17日夜王斌再度利用站岗之际,将连队武器室窗户玻璃卸掉,翻窗入室后盗取了一支54式手枪和4盒70发装的51式手枪子弹后原路退出,又小心翼翼地将窗玻璃给装了回去。4月20日,王斌将手枪和子弹用挎包背到营区外东北方向,埋在一条雨裂沟里后返回连队。

在王斌的指认下,一支54式手枪和286发子弹完璧归赵。

至此,本案历经三十六天终于告破,王斌最终因为盗窃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被沈阳军区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开除军籍。

资料出处:总政治部保卫部1978年12月编印《案例选编——侦破盗枪案经验专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