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印巴冲突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而最近发生在两国之间的空战,堪称近年来最激烈、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战斗之一。

观察者网报道称,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动了125架战机,隔着边境线爆发超过一小时的激烈混战。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战斗不仅是在南亚上空的技术对决,更是其背后复杂地缘政治博弈的直观反映。

(2019年印巴空战期间,印度飞行员瓦尔塔曼驾驶米格-21越境空袭,结果被巴方俘虏)



1、125架战机为何隔着边境线激战?

据巴基斯坦高级安全消息人士透露,这场空战最大特点在于双方战机始终没有越过边境线,而是隔空进行超视距导弹激战,交火最远距离长达160公里以上。

为何双方选择如此“克制”的进攻方式?

这其中不仅仅是军事策略的考量,更是避免国际社会更大范围介入的无奈之举。事情最早要从2019年2月说起,当时印控克什米尔普尔瓦马发生自杀式袭击事件,造成数百人死伤。

数月后,印度停止了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往来,导致外交关系迅速下降。紧跟着,印度空军出动12架战斗机飞越停火线,对巴基斯坦实施空袭。

一时间,克什米尔上空爆发激烈空战,巴基斯坦以强势之姿击落印度米格-21战斗机,并在距离边境线仅几公里处,俘虏一名印度飞行员,最终囚禁将近60个小时后才将其释放。

这样的惨痛记忆至今让印度记忆犹新,所以,如今双方都不愿意经历类似的羞辱,只能隔空对战。

(经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达尔证实,的确在空战期间,使用歼-10C战机击落印度战机)



2、中国装备从容应对,巴铁5:0告捷

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个是隔着160公里进行超视距导弹格斗,另一个则是巴方装备的中国武器在期间做了些什么。

我们知道,此前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数人死亡,如今这一导弹激战,自然让印巴间的冲突愈发积累。

不容忽视的是,此次空战背后有着明显的军备竞赛影子。也就是说,双方在激烈的空中交锋中,似乎都在验证各自的装备和战术体系。

特别是巴基斯坦方面,声称以5:0告捷,成功击落了包括三架法国阵风战机在内的多架印度主力战机,展示了其装备的先进性和战术的成功运用。

期间,中国元素相当亮眼:歼-10C战机成功压制住阵风战斗机。而这种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巴方“超视距和近距”双重优势上。

具体而言,歼-10C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超印度阵风RBE-2雷达,从而给予巴基斯坦在空战中明显的侦察优势。

此外,凭借PL-15远程空空导弹的较长射程,巴基斯坦空军也在战略纵深上具备较大的主动权

(歼-10C实力不容质疑,其曾在2024年演习期间,以9:0赢得和台风战机的对决)



3、巴铁击落印军战机,一切早在意料之中

当然,这样的情况早在意料之中。

据悉,在2024年于卡塔尔举办的“吉扎尔II”演习中,歼-10C与欧洲的台风战机交手,一度以9:0的绝对优势获胜,其中包括4次超视距战绩和5次近距格斗。

这一骄人纪录表明,歼-10C不仅在技术指标上有着显著优势,还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其强大的作战能力。

如今,在印巴爆发的视距外空战环境中,歼-10C再次展现出惊人的载弹量、机动性,以及一体化作战优势。

其实,最初的歼-10C作为一款中型战斗机,其采用的三角翼布局使得以往只能携带两枚超视距空空导弹,被认为更偏重于近距离格斗。

然而,随着该战机的出口,巴基斯坦对挂载能力提出更多要求,最终催生了歼-10C的双联挂架,从携带2枚超视距导弹增加到4枚,远程作战火力大幅提升。

这一改进不仅弥补了歼-10C在空战中的火力不足,还改变了其作战模式,开始以超视距空战为主。

(除歼-10C外,其他国产装备如红旗-9防空系统,也在印巴激战期间发挥大作用)



4、国产装备发挥大作用

不仅如此,包括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JF-17“枭龙”战机、ZDK-03型预警机,也均在空战中发挥出不容小觑的实力,它们与歼-10C一道构建起高效整合作战网络。

这些武器系统通过数据链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使得巴方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在战术上占据主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空军所面临的困境。

别看印度拥有多种现代化装备,如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防空导弹中的S-300和S-400,以及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先进战机,但也正因如此,不同国家的装备往往独立成体系,难以实现无缝整合。

因此,印度空军在信息共享和指挥效率方面明显落后于巴基斯坦的整合作战能力。

总之,印巴间的空中较量不仅是战机与导弹的硬碰硬,更揭示了中巴合作的新深度,以及中国军工实力在全球舞台上的快速崛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