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打到现在,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时间来到五月,一场盛大的国际会议在意大利召开。
而在这场会议上,中国还联合12国,给了特朗普一个“下马威”......
给特朗普下马威
4月2日,特朗普再次掀起全球风浪。
他突然宣布,将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直接打破了全球贸易的平衡,也让不少国家措手不及。
但这一次,国际社会没有再保持沉默。
第二天,欧洲多国政要就接连发声,公开对特朗普的政策表示不满。
法新社报道称,欧盟对美方此举表示“强烈反对”,并放出话来,称已准备好采取反制措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关税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警告布鲁塞尔已经在酝酿下一步行动。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发出明确信号,认为美国正在走上一条危险的路,如果任由关税战蔓延,势必会引发一场新的经济冲突。
德国媒体则从更长远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每日新闻》直言,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在将美国自身推向经济衰退的边缘,但白宫显然对此毫无准备。
与此同时,在美国四处“点火”的当口,中国则联合多个国家发出另一种声音。
在意大利举行的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来自13个国家的高官共同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评估。
在会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这些国家对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表达了明确关切,强调此类单边政策只会增加全球贸易摩擦,削弱经济复苏的基础,甚至可能导致全球市场进一步分裂。
更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发声的13国中,不乏美国的传统盟友。
日本和韩国长期依附美国的安全体系,东盟国家中也有不少与美国关系紧密。
但这一次,在对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他们罕见地集体发声,与中国站在了同一立场。
这不仅仅是一份联合声明,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过去对美国唯命是从的国家,如今也开始表达不满,开始质疑华盛顿的做法。
虽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那样以反制手段回击美国,但这股联合起来的力量,本身就足以让特朗普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近段时间频频释放出“希望与中国对话”“愿意达成协议”的言论,更像是他在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姿态。
中国的两项能力
在关税战中节节失利后,特朗普政府开始将火力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安全与军事领域。
然而,就连美军内部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方面同样展现出了令他们无法忽视的实力。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近日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罕见地透露,美方对中国军力的增长感到深深不安。
他指出,有两项能力,已经让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甩开了美国”。
第一项是中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尤其是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中国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军舰、导弹系统和各种作战平台的量产,规模和效率已远远超过美国。
相比之下,美国造舰周期长、成本高,常常一艘航母造十几年,而中国却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多艘现代化驱逐舰下水服役。
第二项则是解放军在军事训练上的体系化、常态化。
帕帕罗承认,中国军队的训练范围广、科目深,而且日益接近实战水平,令美军很难预测甚至无法复制。
正因如此,他坦言,自己常常为此寝食难安,甚至在夜里惊醒。
当然,美军高层的这番表态,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军力进步的真实担忧,也隐藏着另一个惯用套路——炒作“中国威胁论”。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上世纪冷战开始,美国就擅长制造“假想敌”,以便为军费扩张、海外驻军、技术封锁等战略铺路。
如今,当中国成为唯一有能力在各个领域挑战美方地位的大国时,美国自然不会放过借题发挥的机会。
鼓吹“中国威胁论”,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操作。
对内,它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下滑、社会分裂等问题的不满;对外,它则为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提供“合理借口”。
但这套话术也越来越站不住脚。中国从未在国际舞台上主动挑起战争,更没有像美国那样频繁对外动武。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需要。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大国,中国有责任、有必要建设起与自身安全需求相匹配的国防力量。
中国并不想同美国为敌,也从未试图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的地位。
但如果美国一边倒施压、处处打压,中国也必然会以自身的方式进行应对与反制。这种应对不是挑衅,而是一种负责任大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理性选择。
帕帕罗夜不能寐的背后,是美国对手中霸权逐渐失控的焦虑,而中国的崛起,则更多是世界秩序转型中不可阻挡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外媒:特朗普“对等关税”引发全球批评潮——参考消息
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举行——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