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前脚跟你好说好商量取消了关税,后脚直接就开始第二轮关税战,特朗普这个总统还真是把治国当成过家家了。
美国对于中国有所求,中国也确实死死的捏住了美国“命门”,想要东西却不给出十足的诚意,那生意就没得谈,国际交易就是这么现实,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在这个时候咬了“老大哥”一口。
美国到底想从我们这得到什么?日本为何开始“反美”了?
关税下调,谁缓了口气?
日内瓦的谈判室里,气氛紧张到极点,2025年5月12日凌晨,当中美双方代表终于走出会议室时,他们脸上的疲惫难掩复杂的心情,所谓的“实质性进展”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拉锯战。
美方代表贝森特在镜头前努力挤出微笑,宣布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说是双方同意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听着是挺美。可这墨水都还没干透呢,大家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这玩意儿靠谱吗?能长久吗?
特朗普政府之前的表现,那政策连贯性简直是个笑话,说变就变,跟小孩儿似的,这种反复无常,让看热闹的都替他们捏把汗,谁还敢全信他的承诺?这短暂的平静,保不齐就是下一场大风大浪来临前,那诡异得让人心慌的宁静。
要说这协议,背后的小心思可多了,美国那边撤了九成已经加上去的对华关税,听着挺大方吧?可人家也不是完全取消关税,而且还叫“暂停实施”,期限九十天,中国也照方抓药,调整了反制措施,这么一算,美国对中国收的关税,理论上是降到了三成。
但您可别忘了,这里头有两成是之前就存在的“芬太尼税”,真正因为这轮贸易摩擦新加的部分,实际上也就降了一成,那“暂停”的部分,就像一把剑悬在谈判桌上空,明摆着是给自己留了个随时翻脸的后门。
特朗普政府这回急着想把高关税这块烫手山芋扔掉,也不是没原因的,从沃尔玛货架越来越空,到通用汽车的生产线时不时就得停一下,美国经济的各个环节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疼。
企业仓库里的货周转越来越慢,生产计划全被打乱,这些都是逼着他重新坐回谈判桌的压力,说白了,贸易战打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意志,自家市场都开始叫唤了,再硬的决策者也得掂量掂量这代价。
可即便这样,要让他把所有加的关税都取消了,那面子上又挂不住,于是乎,就整出这么个九十天的观察期,既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也是看看风向。
至于之前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芯片产业下的狠手,还有那笔争议不小的芬太尼税,这次协议里头提都没提,就这么轻飘飘地搁置了,美国态度这不明摆着嘛,未来的麻烦,早就在这儿埋下种子了。
中国这边应对起来就从容多了,关税对等调整是肯定的,但美国眼巴巴瞅着的稀土出口、半导体关键材料供应,还有那些大豆牛肉的替代进口这些“非关税”牌,中国声明里用词那叫一个讲究,说是“暂停或取消”。
这几个字弹性可大了,意思就是看你美国后续怎么做,我这儿的牌随时能跟着变,这种底气从哪儿来?还不是因为中国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撑腰,贸易摩擦是带来了损失,但远没到伤筋动骨、引发供应链崩盘的地步。
美国军工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都快成公开的秘密了,反过来,中国老百姓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在贸易战里头反倒是越来越低,全世界的好东西多着呢,谁说非得吊死在一棵树上?这么一来一回,谁更需要谁,不是一目了然吗?
中国在这场拉锯战里,不仅没乱阵脚,反而借着这股东风,把国内经济结构给好好调了调,从以前那个“世界工厂”加速往高端制造、产业链大哥的方向转,甚至还主动挤掉了一些经济泡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美关税问题刚有所缓和,特朗普又有了新的动作,他似乎不打算就此停歇,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准备开辟“第二战场”。
他高调宣布大幅降低在美国销售的处方药价格,据说降幅可能高达三到八成!这听起来是为了民众着想,因为美国的药价在全球范围内都算高的,同一种药品,在美国的售价往往比其他发达国家高出数倍,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可你再仔细琢磨琢磨他这套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特朗普直接把药品降价跟相关国家的汽车出口给捆绑到一块儿了,放出话来要是药企不配合降价,那你们国家生产的汽车也甭想再卖到美国来!这不就是把国内医保改革的问题,硬生生跟国际贸易条件搅和在一起吗?
这手法跟之前对中国加关税那套简直一模一样,换汤不换药,说白了就是一种变相的“医药关税”,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想动美国那个根深蒂固的“医疗保险复合体”的奶酪了。
他头一个任期那会儿,也搞过类似的降药价,结果呢?辉瑞、强生这些医药巨头联手告到法院,最后不了了之,现在又来这套,只不过这次矛头更多是对准了外国的药企。
而特朗普这边的小心思还没正式开始,另一边的日本却给特朗普出了一个难题,石破茂要和特朗普对着“干”,你说这事邪乎不邪乎。
日本怎么开始咬美国了?
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提出要争取对美国出口“0关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当年是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首批寻求谈判的国家之一,其姿态一度非常温顺,以至于许多人认为美日之间最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
谁能想到几轮谈判下来,双方非但没啥进展,日本的态度反倒是越来越硬气,石破茂撂下话,说日本不会为了达成协议就做出重大让步,还有小道消息传出说日本可能会把手里攥着的巨额美国国债当成谈判的筹码。
这是什么路数?以前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拿对方的痛处当王牌的打法,似乎更多是些大国之间才玩的,现在连一向被看作美国在亚洲铁杆小兄弟的日本,也开始“叛逆了”?
日本的底气一部分源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日本企业在美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石破茂就曾警告,如果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日本车企在美国的投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丰田公司甚至暂停了在德克萨斯州的巨额建厂计划,并暗示可能撤回部分在美国的工作岗位,这直接威胁到美国地方经济和就业。
更何况日本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海外买家之一,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这种金融影响力也是日本与美国进行博弈的底气来源。
全球贸易这盘棋,往往是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悄悄变化而变化的,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一会儿强硬得像块石头,一会儿又想找台阶下,他政策本身那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其实就反映出一种藏不住的焦虑。
无论是对中国搞极限施压,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还是对盟友日本软硬兼施,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抑或是想拿医药价格当新突破口,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出,在全球经贸格局重新洗牌的当口,美国是多么想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
其他国家怎么接招,怎么在全球化的新阶段里找到共赢的路,这本身就是个需要大家一起琢磨的课题,九十天眨眼就到,是握手言和还是再掀桌子,鬼才知道,我们就好好的等待事情发酵就好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