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打破旧时的秩序之时,便已不能再用旧时的根基去谈论现实,更不能再用过去的水位来预测洪灾的来临。
1933年2月,纳粹的雷霆暴击之下,魏玛时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倾覆无存,人类群星一朝陨落。而当这历史的巨浪来临那一刻,即便这个时代最敏锐的头脑,也无法辨别潮水的方向。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一书,讲述了希特勒就任总理后,雷马克、托马斯·曼、许勒、布莱希特、德布林等德国魏玛时代众多文艺界人士的命运,他们或退守,或逃离,或抵抗,或投诚,德国文学再未能从这场浩劫之中恢复过来。
仅仅一个月时间,文明的崩坏,为何如此迅速且彻底?历史的剧变之下,时代最敏锐的灵魂将作何选择?本周日(5月11日)14:00—15:30,万有引力特邀德国文史学者钦文与书评人萧轶,做客独立书店阅读节—杭州站(BAC艺术社区),与大家共同回顾文学崩塌的寒冬一月。
嘉宾介绍
钦文
译者,德国文史学者
任职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萧轶
书评人
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当现实打破旧时的秩序——《文学之冬》阅读分享会
活动时间:2025年5月11日(周日)14:00—15:30
活动地点:杭州市西湖区象山路131号(BAC艺术社区)
参与方式:线下参与,可直接前往活动地点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作者:[德]乌维·维特施托克
译者:陈早
ISBN:978-7-218-16736-7
精装 · 348页 定价:78.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随即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人士展开迫害,活跃在德国政治、文化舞台的作家和艺术家首当其冲,在纳粹当政初期的短短一个月内,这些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枪决,或被迫逃离德国。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泽·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