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的所有内容均来自可靠的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详见文末。

自以为是的“放生”,究竟是无知还是故意为之?



在陕西安康石泉县汉江边发生的一起放生活动,让“盲目放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群自称“行善积德”的人,不仅对钓鱼者恶言相向,还试图借助警方力量处理对方。



然而,相关机构随后发布消息指出,“放生团”不仅放生了蛇,还引入了外来物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让人不禁怀疑其背后动机。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民间放生中的混乱现象,更凸显了生物安全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垂钓爱好者的无奈遭遇

在陕西安康石泉县后柳镇的汉江岸边,原本应该是垂钓爱好者享受宁静时光的好日子,却因一群不速之客变成了一场闹剧。

一名叫“古城浪人”的博主早早来到河边,准备用合法合规的方式享受垂钓乐趣。没过多久,十几名男女抬着几个水桶靠近,其中一位戴墨镜、穿白衬衫的男子态度强硬:“这里不准钓鱼!放生比钓鱼重要!”



博主解释自己使用的是符合规定的单钩单线,并未从事非法捕捞活动,但对方却断然否定:“《汉江河道公告》明确规定禁止钓鱼!”

争论中,这位男子突然提高音量:“你钓鱼是在损阴德!放生才能积福懂不懂?”虽然放生和钓鱼本应互不干扰,但他却紧紧抓住博主不放。



看到博主反驳自己的说法,该男子掏出手机声称要报警,甚至以“本地人”身份施压。这让原本平静的博主感到愤怒,随即也选择报警并拍摄视频作为证据。

警察到场后,本以为事情可以平息,没想到又引发了新的争议,也让这个“放生团”的行为露出更多疑点。



“放生团”背后的真相:外来物种与蛇齐登场

当警察到达现场时,那名男子抢先“告状”,指责钓鱼者有暴力倾向,同时强调长江流域全面禁渔政策。警方当场进行普法教育:此处允许一人一杆的合规钓鱼,真正被禁止的是非法捕捞行为。

与此同时,警方提醒,无论是放生还是钓鱼,是否合法都需要由渔政部门裁定。博主举报对方放生外来物种一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经过调查以及博主提供的视频证明,这些人确实放生了一些鱼类,但其中还包括蛇类,最令人震惊的是出现了“珍珠鳖”。

珍珠鳖,即佛罗里达鳖,是一种典型的外来物种。尽管在中国存在养殖基地,但它带来的生态隐患极其严重。由于缺乏天敌且繁殖能力强,它对本土鱼虾构成巨大威胁,可能破坏整个水域生态系统。



因此,这群人的所谓“善举”实际上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严重破坏,完全背离了他们宣称的“积德行善”初衷。

当地文旅部门对此事件表现出罕见的支持态度,在博主视频下留言力挺钓鱼者,批评放生团影响地方文化旅游发展,并承诺为钓鱼爱好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石泉文旅还特意制作了一部宣传片,鼓励人们前来体验垂钓乐趣。



身份揭秘:墨镜男子竟是“佛门信徒”?

随着事件发酵,网友通过视频片段锁定了这名男子的身份——他自称信奉佛教,社交账号曾使用过以“释”开头的名字,似乎有意模仿僧侣形象。

面对公众质疑,男子极力为自己辩护,坚称所放生的都是本土生物,指责网友歪曲事实,甚至扬言追究法律责任。



然而,面对官方通报及视频铁证,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在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状态后,他还改名为“正义”,仿佛以此表明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

这种行为引发公众广泛质疑,许多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所谓的“放生者”连基本的“戒嗔”都做不到,要么是在自我安慰,要么是在弥补过去的某些不当行为。



归根结底,如果放生只是一场缺乏科学依据和法律意识的自我感动式表演,那么它所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类似这样的“放生”闹剧早已屡见不鲜。

放生还是“放死”:好心办坏事何时休?

近年来,各种“放生乱象”层出不穷。除了像这次事件中可能出现的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外,还有许多荒唐的操作。

例如,把完全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人工养殖动物随意丢入自然环境中,结果导致大批死亡;还有些人在放生前不做任何检疫工作,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外来物种鳄雀鳝

更有甚者,竟然有人“创新”到放矿泉水、放水果的地步。当旁人试图劝阻时,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对自身“诚意”和“功德”的干扰。这样的逻辑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这些行为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比如之前发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件事,徐某为了给家人祈福,私自投放2.5万斤鲇鱼。这些入侵物种不仅造成当地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由于无法适应低温环境,鲇鱼本身也大部分死亡,相关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理出2.02万斤死鱼。



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人对生态保护知识极度匮乏,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放生”概念的误解程度之深。真正的放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科学原则,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法律底线:放生并非“免责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针对非法放生行为的法律体系。例如,《生物安全法》明确规定,擅自释放外来物种最高可处以2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长江保护法》明确禁止在开放水域投放外来物种。《刑法》新增“非法引进、释放外来入侵物种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不过,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挑战。例如,在安康放生事件中,相关人员最初试图以“本土物种”为借口搪塞过去,而珍珠鳖作为一种潜在入侵物种的危害性往往被忽视。

专家建议建立“放生白名单”,仅允许投放经过审核的本土物种,并强制登记备案。此外,还需加强公众对外来物种相关知识的学习,推广法律法规,使大家明白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对他人的伤害或生态系统的破坏。



放生的本质在于敬畏生命,但如果借“行善”之名行破坏之实,则是对自然的极大不敬。陕西安康事件中,放生者的咄咄逼人与钓鱼者的理性维权形成鲜明对比。

石泉文旅部门公开支持钓鱼者,并承诺提供“VIP钓位”,这一举动侧面反映了社会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



生物安全至关重要。从一条鳄雀鳝到一只珍珠鳖,每一次盲目放生都有可能成为生态灾难的导火索。只有依靠科学与法治双管齐下,才能让“善意”真正回归其本来意义。

目前,陕西这起放生事件已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并介入调查。一个明确的结果尚未出炉,但公众仍在等待。毕竟,如果善意沦为无知和任性的借口,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份“悲悯”又该如何定义呢?

信息来源于:极目新闻 2025年5月7日 关于“陕西安康有人疑似往汉江放生珍珠鳖,警方回应:渔政部门称放生需要走程序”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年2月28日 关于““放生”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威胁生物安全的行为必须规范”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崇义县人民法院 2022年5月22日 关于““放生,不是你想放就能放”: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了解一下!”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