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恐怕就是武唐时期的武则天了吧,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称帝并且更改国号的女皇帝,在后世对她的评价中有好有坏。
她在唐朝的统治当中主要起到的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上就是贞观之治,下就是开元盛世,被后世认为唐朝走向强盛的重要环节。
在武则天临终前却将曾经罢黜的太子李显秘密接回到洛阳,让他继承大统,当时能够继承大统的只有李旦和李显两人,为何武则天多次对两个儿子罢黜,她又为何让李显继承大统?
究竟为何另立太子
其实在最开始武则天在立太子的时候一直在李氏子孙也就是她和李治的孩子以及武家之地中摇摆不定,但是遭到了朝中众臣的反对,尽管唐朝的思想比较开放,但是在那个封建王朝年代,武则天当上女皇已经是礼崩乐坏的存在了。
若是让武则天将武家后人立为太子势必会引发朝廷的动荡以及社会的不安,特别是会遭到之前李唐时期的旧臣的强烈反对,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内乱的发生。
所以武则天不得不在李氏子孙中寻找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来继承王位,她和李治的孩子就是首选,一个是李旦一个是李显,最后武则天选择了李显。
当时影响立储的势力有三股,一个是武家人,另一个是以狄仁杰为首的拥护李氏的朝中旧臣以及以张易之为首的男宠代表。
在狄仁杰等人的一再要求以及干预之下,武家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非常小,剩下的只有李氏后人了,根据各方面的考虑,武则天只能将李氏后人立为太子。
刚开始在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原本的皇帝李旦被武则天罢黜移居东宫,虽说是移居东宫,但是李旦并不是太子,只是候补选手罢了。
但虽说李旦被八错了,但是他在朝中的势力是不容小觑的,身边有众多的支持者,若是选择李旦的话,武则天在后来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而且李旦与武家多有冲突,一旦李旦坐上皇位武家别说在朝堂上的地位了,可能整个武家人的性命都难保,所以说李旦根本就不是武则天的第一人选,剩下的只有李显能够担当大任了。
李显在此前被武则天废除在房州生活了十五年,在洛阳根本就没有依靠,相对来说比较好拿捏,而且古代一直都是以“立嫡立长”,李显是最合适不过的。
再加上李显在外地生活那么久,被召回洛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被立为太子,势必会对武则天心存感激,由此可见武则天的思虑是如此缜密,其治国的才能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尽显。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母亲更是前朝皇室,在隋朝还没灭亡的时候,武则天的家中是做木材生意的,家境十分殷实。
后来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武家多次提供军备物资,也正如此,武家后来在朝中谋取到了官职。
家境殷实,从小武则天都没有遭受过多少的苦难,她小时候就十分漂亮,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面容姣好就被召入宫中,分封为才人。
在宫中武则天当了十二年的才人,虽然被李世民夸赞,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武则天竟然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这在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有悖伦理的。
李世民驾崩之后,武则天作为后妃要去寺庙为李世民祈福,永徽元年登上皇位的李治和武则天在寺庙中相认,回去之后,李治茶不思饭不想,最后在王皇后的请求之下,李治将武则天接回宫中。
第二年,李治孝期一过,便将武则天接回宫中,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怀有身孕,没多久之后就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在宫中短短几年的时间,武则天的位分一升再升。
为了争宠,她竟然将自己的女儿活活掐死嫁祸给皇后,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都说后宫不可干政,但是武则天仗着李治的宠爱,多次与李治一起议论朝政,并且帮助李治整治了许多朝中根基深厚的大臣。
李治去世之后,李旦继位,武则天便开始了垂帘听政,在垂拱二年的时候,李旦才开始把握政权,可是没过几年,李旦就被武则天罢黜,并且将皇位抢了过来。
她改国号为周,登上天门楼,大赦天下,至此属于武则天的时代到来了,在她雷厉风行的治理下,唐朝的发展越来越强盛繁荣,即使这样她依旧得不到旧臣的认可。
结尾
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年,但是这并不意味她执政只有八年时间,她在政治领域发挥了自己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人的称赞。
她在位期间,改革科举考试、重视农业、促进唐朝与外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番太平盛世,和一些君王相比简直就是有过之无不及。
但是在整顿吏治她手段过于狠辣,也被世人所诟病,因此留下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宋朝以及明朝时期,许多文学家对她的批评越来越多。
您还知道有关武则天哪些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武则天——百度百科
2.李显——百度百科
3.李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