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关于本轮关税战,在《193:80+,中国发起的安理会特别会议说明了啥》一文中,曾经举过渑池会的例子。
战国后期,为了抵御强秦,赵国牵头六国组建合纵同盟,将秦国死死堵在函谷关内。
为了破坏合纵,秦国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软硬兼施与赵国单独会面,最后促成了著名的渑池会。
渑池会的结果,就战术层面来说,赵国既没有割让领土,也带回了和氏璧,包括鼓瑟击缶,外交气势上也没丢分,看似十分完美。
但就战略层面而言,赵国的行为,却引发了盟友的高度怀疑——谁知道你俩单独聊了啥?是不是背后把我们给卖了?
蔺相如表现再好,还璧归赵、秦王击缶的故事再脍炙人口,都只是战术胜利,改变不了战略失败的结果。
渑池会后,赵国逐渐失去了齐、楚等国的信任,合纵同盟走向瓦解,最终导致六国灭亡。
从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到公元前230年韩国首家被灭,经历了将近50年,可从韩国灭亡,到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再到公元前221年齐国最后一个灭亡,不过短短十年。
虽然渑池会并非六国灭亡的主因,但它所代表的趋势性转折,依然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合纵的难度,本来就要远远大于连横。因为合纵是要整合心怀鬼胎的六国,连横却是破坏六国的联合。
各个击破,肯定要比团结一心容易得多。秦国能够顺利破坏六国同盟,就是源自于这种源自人性的天然战略优势。不仅赵国上当,楚国、齐国也好不到哪儿去。
本轮关税战,之所以我们一直不肯与美国单独会谈,甚至电话联系都没有,就是为了尽量规避这种不利的局面。
因为我们整合的反美反霸反犹撒统一战线,也面临与合纵同盟同样的难题——如何抵御美国人的挑拨离间。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中国又同意与美国会面了呢?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
战国时期,所有信息都依赖人力收集、传递。除非安插有高级间谍,否则谁都不知道秦赵之间到底谈了什么,秦赵会面,很容易引发别国的疑心。
秦赵之间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包括大家熟悉的还璧归赵、秦王击缶,乃是事后上帝视角才能看到的史料,并非当时各国能够接触到的核心信息。
退一万步讲,即便能够接触到,谁又知道真假?
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如果秦赵联手坑人,其他国家就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因此,只要秦赵单独会面,他们就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可到了现代信息社会,中美之间如果私下达成协议,一方面很难瞒住神通广大的媒体,另一方面,也很难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简单说,就是战国时代的信息传输效率太低、信息差造成的影响太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我们熟悉的弦高犒师,就只能发生在古代,因为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
弦高犒师,就是典型的打信息差
要是在现代,秦军不可能经过周国、滑国去偷袭郑国,弦高也不可能假冒郑国的使者把秦军拦下。
可到了现代社会,信息鸿沟开始抹平,搞阴谋诡计、搞突然袭击的空间越来越小、成功率越来越低。
大国博弈,阳谋才是王道,信息时代的大国博弈更是如此。
最近十来年的中美博弈,正是典型的阳谋与阴谋的对决。
美国始终秉承冷战思维之下的阴谋模式,我们始终秉承人类大同的阳谋模式,这也是中美之间最大的不同。
既然我们秉承的是阳谋,有的时候,就不能逃避与敌人的正面交锋。重要的是,这样的交锋,是否会引发本方阵营的怀疑甚至是瓦解。
这就涉及到本文的第二点,战术时机不同。
战略进攻,有时候也需要防守,战略防御,有时候也需要进攻。同理,战略上的保持距离,不代表从来不进行正面接触、正面交锋。
瑞士会不是渑池会,因为我们不是弱势的赵国,而是要找机会展示大秦一样的强势。
二是战术时机不同
如果说时代背景是宏观的战略背景,那么,在战术层面,我们还有更具体的时机选择。
这就好比炒股,既要看大盘趋势,也要看个股走向。
从当地时间4月2日懂王发动万国关税战至今,虽然才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但国际社会已经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战术环境已经彻底改变。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除了美国,其他主要的贸易伙伴,我们都已经谈过了。
美国发动关税战之初,我们就与几乎所有的贸易伙伴通了电话。
此后,中国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外交行动:
4月15日,中日韩在北京重启自贸区谈判;
4月14日至18日,中国领导人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欧关系迅速回升,4月10日,中欧汽车贸易争端达成共识,5月6日,中国与欧洲议会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
4月29日,在美国举行的G20财长高峰会上,中国代表与其他国家代表密集会晤,东道主美国反而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撇到了一边;
4月25日至4月30日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虽然未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发表联合声明,但除了油盐不进的婆罗多,其他金砖国家已经取得基本共识;
除了与贸易伙伴的密集会商,我们也扛起了反抗美国霸权行径的大旗。
4月23日,中国发起并主持了名为单边主义与国际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安理会特别会议,80多个国家应邀参会,30个国家轮流发言,除了美国自己,其余29国,均对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进行了批评。
不管是对美国的公开批判,还是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双边、多边协商,中国都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
到这个时候,该协调的立场已经协调、该统一的口径已经统一,剩下来,自然就是与美国的正面交锋了。
这也是瑞士会与渑池会最大的区别。
渑池会只是秦赵两国的单独会晤,赵国没有与其余五国协调好立场,更不能代表五国,因而必然会引发五国的疑心。
瑞士会看似中美两国单独会晤,但中国已经与几乎全世界进行了紧密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就是代表全世界在与美国正面交锋。
美国试图通过瑞士会捞取筹码,我们同样准备通过瑞士会打造形象。
三是双方的处事风格不同
关于中美博弈,刘备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美国越是搞霸权、搞霸凌、搞霸道、搞单边主义、搞美国优先,我们就越是要坚持搞和平共处、搞共同发展、搞人类命运共同体、搞多边主义、搞合作共赢。
美国越是不要脸,中国就越是要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因此,尽管关税战是美国发起的,在坚持对等反击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摆出愿意协商解决的态度。
这也就是外交部一直强调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但谈的前提,是美国取消擅自增加的关税壁垒。
不恢复关税战之前的状态,我们就坚决不跟美国人妥协。
最后解答标题中的问题,经过瑞士会后,贸易战会平息吗?
先说结论,不会。
原因三条。
首先,中美竞争属于结构性矛盾
这是校尉说老了的观点,美国所有的国家行为,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持美国霸权。
而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会冲击美国的霸权。尤其是中国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美国霸权的天敌。
懂王发起关税战,无非就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中国对等反击,无非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和全世界的发展权、生存权。
要不美国放弃霸权,要不中国放弃发展,否则中美关系就好不了。
显然,美国不可能主动放弃霸权,中国更不可能主动放弃发展。
在中美博弈尘埃落定之前,这种结构性矛盾不可能改变,关税战的外部环境和底层逻辑也就不会改变。
懂王上台、懂王发动关税战,只是加快了中美博弈的进程。
但在阴王任期、乃至更早的奥黑马任期,中美关系渐行渐远,就已经成为了趋势。
反之,即便瑞士会后,关税战有所缓和,但也只是短期的、局部的、战术性质的调整。
随着美国衰落进程的加速,中美博弈必定会迎来更激烈、更紧张、更复杂的斗争。
其次,懂王的个性与认知
正因中美竞争属于结构性矛盾,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贸易、金融、文化等所有领域,因此未必一定要在关税领域爆发。
但在懂王的认知体系中,关税就是万灵药。中美博弈以关税战的形式进行,与懂王个人高度相关。
而懂王的个性则是既执拗又善变,这两种矛盾的性格集合到一起,就是典型的不可理喻。
跟不可理喻的人谈判,怎么会有理性的结果?
大家应该看到,今天懂王又开始放话,说准备将中国的税率降低到50%,并将其视为中美达成协议的条件。
但别忘了,中国老早就说了,谈的前提,是恢复关税战之前的状态。
显然,看到中国同意会面,懂王又开始飘了。
第三,打下去才是唯一的正解
正如老人家所言,美帝从来不讲道理,要想美帝讲道理,就必须先把他打服。
而对懂王来说,也从来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也就是说,不管是懂王还是美帝,不把他打疼了,是不会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的。
关于这点,早在七十多年前的朝鲜半岛,我们的父辈,就已经给我们做好了示范。
我们再不肖,抄作业总是会的。
实际上,对当前阶段的中美两国来说,对于瑞士会,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谈,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美国需要借此表明关税战没有彻底失控,中国需要借此表明关税战失控不是我们的责任!
至于说现在就结束关税战,那还是洗洗睡吧!
还是以抗美援朝作为对比,现在的关税战,顶多就是进行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绝对不会轻易认输。
而在美国没有彻底认输之前,我们也不可能草草收兵。
结语:
关于中美博弈,校尉多次引用过《论持久战》的阶段划分,也即任何一场大型战役乃至大国博弈,都可以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或者说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战略相持阶段的局势最为复杂、最为胶着,反复拉锯,包括舆论层面的反复拉锯,乃是战略相持阶段最大的特点。
关于关税战的外交博弈,其实就是舆论层面的拉锯战。
这种转换,刚开始非常缓慢,可一旦越过临界点,局势就会直转直下。就好比秦灭六国,最后的大决战阶段,不过是短短十年。
而前面提到的渑池会,正是秦与六国之争由战略相持阶段向战略决战阶段转换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当前的中美博弈,同样处于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转变的敏感时期。
由于庐山效应,现在的我们,很难准确界定战略相持阶段正式转变为战略反攻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但诸多迹象——不管是055大驱环澳航行,还是054护卫舰与815侦察船直插美菲军演编队,亦或是J10C等中国装备扭转印巴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安克雷奇的外交博弈、关税战的对等反击——都充分说明,战略反攻并不遥远。
治大国如烹小鲜!
越是临近最后的胜利,在战略上,我们越是要谨慎小心,但在战术上,我们越是要大胆出击、主动出击。
如果将我们视为赵国,渑池会当然要退避三舍;可如果将我们视为大秦,你还会拒绝渑池会吗?
瑞士会不是我们的渑池会,而是美帝的渑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