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我写了一段话:
“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我反反复复的想把自己打捞起来,每次好像看到了希望却又瞬间跌落,情绪总是不知道在哪里给我来个急转弯。出发前的几天我已经决定放弃出行,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接纳这份声音,允许自己五天假期哪也不去就在床上躺着,允许自己不去创造“意义”,当我想明白这件事,我的心放松了下来。某天早上,它告诉我它想出发,它想去看一些新的东西,进入新的环境,遇到些新的状况,所以这次我又背起包,出发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知道一定会发生些什么”
现在我已顺利返程,我想为自己记录同时也和你分享这次越南之旅。这是一次诚实面对自己的机会,我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照例先来一些预告
▲河内真的像个云南县城
▲第一顿必须是河粉,只要¥10元
▲河内-岘港,这段路被国家地理评价为最美海岸火车线路
▲火车上的河粉也只要¥10元
▲跑到工作人员的车厢,开着窗欣赏着半山半海
▲第一次骑加油的摩托,上次来东南亚我还是一个打bolt/grab(打车软件)的小女孩,现在我已经是能日行80km的老手了
▲岘港-顺化8km的山路这咋骑啊
▲拓子哥我来跑边水了
▲一车的越南人,他们在说什么啊
▲下雨、山路,骑车的debuff叠满了
▲我这是干到哪来了
▲我发誓,这是收门票的山(安全的
▲我发誓,我真的没想爬4个小时的山
越南or云南县城?
或许因为河内紧挨我国云南、广西,所以地理特点和景色与我国边境城市很相似,在飞机上俯瞰河内全景,河水发黄、房屋紧密、无高层建筑,确实很像云南县城。
落地河内,已不像第一次出国那样忐忑不安,甚至像个熟练的老手一样,出关、取行李、换越南盾、坐公交车、按Google map找位置,一路顺利的到火车站。或许是我的心态更平稳了,我甚至不觉得是出国,而且是饱受国内质疑安全问题的越南。
▲86路公交车,约15元可从机场到市区,我是直接坐到终点站——河内火车站
▲公交车欣赏街景,这也太像云南了吧
体验本地出行方式之15h的火车
河内-岘港这段路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美海岸火车线路,是我此行想体验的Top3的活动之一。
▲破破的,他们只有这种慢火车,我还是第一次下车到铁轨上
在越南,火车是一个奢侈的出行方式,甚至比飞机还贵,因为地理位置从南到北是一条线形,所以成本很高,当地比较受欢迎的出行方式是sleeping bus(卧铺大巴),不急,这个后面也有体验到。
我睡的是四人车厢,右边两位是聋哑人,左边下铺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我去的时候刚好赶上越南国庆日,应该是全民放假,串门走亲戚去了吧。
空调和灯都是可以自行调控的,上半夜冷,下半夜热,我和这两位聋哑大哥因为沟通受限,只能用手比划,好像对于语言不通的两国人来说,互相都等于聋哑人...感觉冷,我们就用抱着肩膀、身体颤抖示意,感觉热,我们就用手对着脸扇风示意,不知道怎么调整空调他就指指我,再张望外面(寻找工作人员),再指指自己的嘴,意思是他找来人,然后我沟通,我:okok。
他们吃零食的时候还分给了我一块蛋糕,这个就像我们的“达利园派”,在异国,吃到熟悉的食物,还是陌生人给的,那种滋味很难形容。
窗子没有拉上,火车向前行驶,窗外的灯光投在门上,好像过电影一样。
▲从12车跑去1车吃早餐,很便宜,河粉只要¥10元
▲感恩一切,顺利的看到了我最期待的景色,半山半海
跑到工作人员的车厢,意外的发现这里有一扇开着的窗户,看风景极好,来了一个乘务员(应该是他们的头头,好像只有他会英文),我以为不让我待在这,就局促的看着他,他说:It's ok(你可以在这),甚至指了指他们乘务员房间,说累了可以坐在这,还问我来自哪个国家,好像对他们来说也很少看见本国以外的人,毕竟火车这种方式并不寻常。
和一位乘务小哥一起看窗外景色,他还会给我提前预警,下一个地方好看,让我拍照,但他不会英文,我们也只有用笔划和微笑交流~
火车在当地不是一个常见的交通方式,所以火车经过,路边还有人在拍照,我就跟她打招呼say hi~ 我猜她应该看到了。
火车有时紧挨着站台,有时窄窄的铁轨上也会出现工人(或许是修铁路的?),我会好奇的看向他们,他们也会望向我。
火车驶进大山里,云还飘在上空,这里真的很像云南山区,或许是我太爱云南了,所以因这里景色的熟悉感也让我对此行并没有太紧张的情绪。
在东南亚我学会了骑摩托
是真摩托,虽然是个踏板,但我连加油站都找不到,我怎么敢的呀!然而在岘港的两天,我开了150km+,我还会骑山路了,和本地飞车党一起飙车、等红绿灯,在越南我学会了骑摩托。
驶离市中心,路上没人的时候,我会开到50迈,油门轰轰作响,我终于知道那些喜欢骑摩托车的人为什么说摩托在手,人就是自由的了,因为有车,有油,想去哪里都可以到达。
我没有什么确定打卡点的安排,如果说安排的话就是骑摩托,体验这个过程,骑累了就路边小摊喝个椰子,吹吹风,和朋友微信分享分享。
在岘港好像回到了在万宁的日子,骑摩托、看海、看日出、喝椰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沙滩闲坐,看着远处玩飞盘的黑人伙伴,还有旁边跟我一样闲躺着晒太阳的白人伙伴,完全没有孤独的感觉,我们都存在于这片沙滩上,我不用和谁在一块,因为我和大家在一块。
听着techno,沿着海边感受海浪打在皮肤上,享受海水的触感和耳机里电子音乐的灵动节奏,我旁若无人的摇摆了起来,那对我来说是自然的摆动,人听到音乐就是会有身体反应,可我们常常克制自己,要得体、要正常、要跟大家一样...
哦!还看到了一个打上岸的海母,我“哦!”了一声,抬头看到前面跟我一样漫步的一位白人美女姐妹,对着它拍照然后对我笑笑。我喜欢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必须通过语言的交流,那是一种默契,因其不寻常而更显珍贵,那一刻我们一定都在心里说“哇!你看!”,我们不是用语言在表达自己,而是真实的看到了对方。
本地出行之过夜大巴,颠的我差点脑震荡
外表豪华,实际破烂,空调口坏了关不上,我只能用东西堵住,车上全是越南人的声音,我的位置在最后一排的上铺,正对着洗手间,左边的窗户是封上的,右边的窗帘会随着汽车的行驶滑开,窗帘一点也不遮光,有人上洗手间打开门的时候,灯光会明晃晃的透进来,而有人排队等洗手间的时候,会把手扶在上铺的把手上,以免摔倒,这让我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感觉随时可能有人探进我的空间,我只能紧靠左侧,并用包挡住可能拉开窗帘的位置。
山路十八弯,最后一排的上铺,其晃动程度可以等同于我的头睡在发动机上,躺了一会儿我已经头疼了,我知道我不能继续用脑袋直接接触大巴车,我只能把包挪过来靠在后背,把头仰在包上,增加缓冲减少头部的震动。洗手间人来人往,窗帘来回晃动,空调持续吹风,一夜无眠。
“真有意思啊!”
是的,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可能最开始会因为听到车上越南人的声音以及有人上洗手间时把手放在上铺把手上,而略感担心,以及后面睡不着觉而疲惫,但我觉得这是不会再有的体验,而享受这一切的经历和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有一个同伴,她虽然跟我不是坐一辆大巴车,但我们都是坐sleepingbus从岘港前往大叻,而且我们会住在一起,和她是在岘港机缘巧合认识的,凑巧都要去大叻,这个后续再说。我很感谢她,因为她让我感觉此行更安稳、踏实了。
这真的是收门票有维护的山吗?
手指的地方是进山口,手指的左侧小牌牌是售票口,售票口背对着进山口...这设置相当不合理吧!进山的路上都是这种泥坑土路,两边是本地居民的房子,再往上走是农家地,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走错了。
直到看到了小红书上提到的“指示标记”...
这座山难度还是挺高的,爬升很多,除了山上遇到的这一家白人,和下山遇到了两位白人美女姐妹就没看到有其他徒步的,果然这种破路只有老外(也指我们)会来啊。
山路、暴雨骑摩托
爬山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其实最开始是小雨,但我们并没有停下,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大叻,属于山城,我们想看一看下过雨后的风景,而且山城天气变化很快,这片云下大雨,过去可能就晴天了。骑回去是盘山公路,视野逐渐开阔,我们能看到远处连在一起的大片白云和天空的不同颜色。
中间小雨转成了大雨,我在前面骑车因为有眼镜倒是能睁开眼睛,而且我穿了一件抓绒的衣服,不算冷,不过雨水打湿衣服,风一吹还是很冷,那位一起来大叻的姐妹坐在后座,她只有一个防晒外套。
我问:“你冷不冷,需不需要找地方避避雨?”
她说:“没事,继续吧,这种经历不会再有。”
我们在越南这座陌生的城市,和当地人一起骑着摩托车飞驰,风雨吹打,我们心里是快乐的。
这种经历不会再有。
关于她
这里的她有两个人
一个是在厦门中转时认识的H(代号),因为厦航有免费中转住宿,我们是因为去酒店而偶然聊起来的,她也是一个人旅行,去日本,她觉得我很酷,一个人背包旅行,对我走村串巷的旅行方式很感兴趣,我觉得她也很酷。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日本适合一个人旅行吗,我的意思是好像没有太多特殊的情景经历”
她说:“确实不适合”
我又问:“那你怎么想到一个人去”
她说:“就刚好有假期,自己想去就去了,比较自由”
我觉得她才酷,打破传统评判,不在乎别人眼里的评价,只循着自己的感受。因为对大众来说,去一个危险的地方背包旅行,因其不寻常,听起来确实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去日本,因其过于寻常,对于一个也享受自由行的人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心理上的难关。
我们在厦门落脚后,相约去周边找一家当地馆子吃点宵夜,也算是到此一游了~我们边走,边聊天,不刻意、不用力,缓缓慢慢的,在出发前遇到一位说得上话的人,哪怕我们不是一个目的地,我也觉得我遇到了一位同伴,临行,我们互祝对方旅行愉快。
另一个她是和我在大叻同行的女孩l(代号),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因为和她同去大叻,虽然不在一个大巴车上,但我也觉得心安和踏实,因为下车后会有一个同伴在等我,我们合住一个房间,蹭了她酒店的豪华早餐,那是一个可以俯瞰大叻整座城市的顶层餐厅,我们吹着风看着景聊着天。
其实我早就隐隐感觉眼前这个穿着小裙子,可可爱爱的女孩子一定不是像看起来这么柔柔弱弱,她同样是背包出行,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装好化妆品、好看的衣服、相机、户外速干衣,她也是一个人来越南,她不光可以安顿好自己,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美美的享受旅行。
聊到她被诈骗的经历,和她现在的心态,我知道她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我知道她为什么觉得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离开时,她叫了辆摩托车,她把行李箱放在她和摩托小哥中间抱着,后面还背了一个10斤的大包,我说这样很危险,万一突然刹车启动你再甩出去,她说没事,她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抱着的。看着她小小的身体拿着笨重的行李,被挤在这辆摩托车上,我心里一时很不是滋味,我也要在这时跟她分开了,却也没说什么不舍的话,只是我看不得这样的场景,看不得美强惨却坚韧顽强的人物剧情。
谢谢遇到的“她”们,人和人带来的情绪,真的是一份礼物,无论是其中的喜悦、激动、感恩,还是悲伤、痛苦、遗憾,遇到、起伏就是一份礼物。我一度觉得我不会再交新朋友,因为我想把精力放在现有的几个好朋友身上,但是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还是应该彼此能够自由的呼吸,彼此为对方的存在而喜悦,或许精神上的“存在”比一切意义上的“在场”更加可贵。
曾经我觉得自有人做那个“头”,总要有人做那个“尾”吧,我愿做身边人无需常常记挂但能一直陪伴的那个人,但现在我想如果身边人能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开心和喜悦,或许对彼此都更有意义。如果你需要,那我也可以。
关于冒险
去年,我达到了一种假象的圆满,我的内心平和,完整的享受每一天,我的生活是一条近乎完美的抛物线,不再有孤独时刻的断点,我有想看的书、想爱的人、想学的知识、想思考的问题,内心充盈而饱满,连我最爱的旅行我都觉得可以不去,我可以不需要靠身体的出走,可以在精神、思考上出走,我像一块海绵,扩大感受力疯狂的汲取知识,思考并转换为个人生活态度。
可为什么说是假象圆满呢,因为那时候我的一切都在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设定下,我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有一群温暖友爱的朋友,有一个温馨舒适的住所等等,我知道我是不能接受这些设定消失的。可我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既然害怕失去,那就失去。我忘了这段话写在哪了,现在想想,我经历的这一切真是映照了这句话。几个月我失去了很多,人格完善后的失控真的会摧毁整个世界。
或许这一天早晚会发生,或许我会控制好我的安全区让这一天永远不会发生,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选择了冒险,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
这是一个精神危机严重的时代,我们的内心动荡不安,而唯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所以我想把自己丢出去,去冒险、去经历,去让外面的变化和内心的变化达到同频共振,或许就能真正的安顿下来。
最后这首歌送给你
于道各努力
千里自通风
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们都要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