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积木的乐趣,从来不只是“照着拼”。
真正上头的是“用颗粒表达世界”。
所以当我们用乐高积木来表达艺术世界,会发生什么?
从印象派的梵高、莫奈,到抽象派的毕加索、马蒂斯
《麦田与柏树》的金黄涌动,到敦煌九色鹿的神秘灵动……
现在,就带你走进这场不插电的艺术复兴
用乐高积木,复刻艺术史!
- 本期设计师:魂水摸鱼
《麦田与柏树》·梵高
这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之一——浓烈的笔触、旋转的天空、金黄麦田和挺拔柏树……
魂水摸鱼用时20天,使用4100颗乐高砖块,不仅立体重现了画面中的层次与结构,还成功表现出梵高画风里那种躁动又优雅的氛围。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北宋神作,全卷近12米,由 18 岁的王希孟绘制,使用石青石绿,细致描绘出万里江山与百态人世
乐高版选取画卷中的一段,用1760颗颗粒拼出重峦叠嶂、水路人家,整体长达50厘米。
空间布局保留了“高远、平远、深远”的传统透视方式,即使是像素感强的乐高,也撑住了这份格局!
《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
出自敦煌莫高窟第 257 窟,这幅壁画讲述九色鹿救人却被背叛的故事,是佛教“本生故事”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上影经典动画片《九色鹿》的原型!
乐高复刻用了2100颗颗粒,重点还原鹿的姿态和身上的色彩分区。通过层叠式拼搭制造柔和轮廓,尽量靠近壁画那种“线条带情绪”的效果,既神圣又温柔。
《梦》·毕加索
《梦》是毕加索为情人玛丽所画,女子倚坐、闭眼微笑,构图大胆,造型抽象,却有温柔和宁静的气息。这幅画也是他立体主义的代表性语言。
乐高版本用1950颗颗粒还原了画面结构,将色块拆分为几何面,再用不同角度的砖组合出面部和手臂的立体感。
梦境的静谧和抽象没有被打碎,反而因为颗粒的“切割感”更具结构美。
《国王的悲伤》·马蒂斯
马蒂斯晚期因病卧床,无法画细节,便开始用剪刀拼色纸作画。这幅《国王的悲伤》色块分明、造型夸张,是他“剪纸期”的代表之一。
1450颗零件组成这幅乐高版《国王的悲伤》,色彩奔放、造型夸张,仿佛每一块砖都是舞动的灵魂
《日出·印象》·莫奈
作为“印象派”命名之作,《日出·印象》以其模糊却鲜活的光线著称。
乐高版本用1500多颗颗粒拼出水波和天光的交错,通过不同透明度和冷暖色砖块混搭,模拟晨雾与阳光共存的感觉。颗粒像像素,反而让“模糊”变成一种质感。
《呐喊》·蒙克
熟悉吗!人物扭曲的表情、像波浪一样涌动的天空,还有背景的奇异色彩组合,全都在表达一种内心情绪的极限爆发。
乐高版本用了1700多颗颗粒,高达42厘米。人物面部通过弧形砖精准刻画,背景用曲线堆叠再现压迫感
《月光》·透纳
透纳是“光的魔术师”,他的风景画常常模糊而柔和,不靠细节靠气氛。这幅《月光》则更安静,月光、水面、天空融为一体,像是用一层雾画出来的。
乐高版在拼色上非常下功夫,用小面积的过渡砖制造朦胧效果。虽然是颗粒,但视觉感受却很“月夜的宁静气氛不减反增,像把光线本身也拼了出来。
END
本期世界名画系列就到此结束啦,还有什么想看的,评论区见!
*资料来源: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