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西南部,西衔南京,南靠常州,北邻扬州。在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

历史文化

文化遗存

截至2019年5月,镇江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焦山碑林、丹阳和句容南朝陵墓石刻、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昭关石塔、大运河(包括大运河镇江段、虎踞桥、江河交汇处、新河街一条街、西津渡古街等5个点)、甘露寺铁塔、隆昌寺、城上村遗址、葛城遗址、铁瓮城遗址、宋元粮仓遗址、春城土墩墓群、烟墩山墓地等。

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1处。白蛇传传说、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扬剧、灯彩(秦淮灯彩)、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董永传说、佛教音乐(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等9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



当地方言

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次方言,位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方言的接合部,大致以谏壁为东界、上党为南界。古代的镇江话属吴方言,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交通等原因,导致方言属性产生变化。镇江话虽属北方方言范畴,但构成复杂,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又有旗腔(类似京腔)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母与元音韵母之间,in、ing,en、eng,n、l不分;有入声调。

对台交流

江苏省镇江市努力深化镇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立体化交流格局,对台交流更加热络,有效促进了镇台多领域的融合和良性互动。

教育交流形成常态。镇江市组织了教育交流团赴台对新北市中平中学等5所中小学进行了回访交流;新北市四所私立学校校长、老师及家协会会长等组团来镇交流,举办了镇江·新北校长中华文化教育对话活动。你来我往中,双方就两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融合发展、家长协会的作用发挥、文化品格教育的融合与氛围营造、学校效能管理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积极共识和长效交流机制。

青少年交流亮点纷呈。以球交友,台湾新北市旋风球发展协会和新北市中平中学旋风球队组团来镇江交流,首秀大陆。镇台两地师生开展了“旋风少年,传情两岸”交流活动。旋风球来镇推广交流,以球传情,创新了两岸校际和青少年学生交流的载体。以画会友,台湾嘉义县安东小学同学来丹阳华南实验学校和镇江市桃花坞小学,再次开展以民乐和书画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两岸同学同台演出、同场秀艺,共扬中华文化。以乐引友,5月10日,台湾青年原创慈善公益音乐话剧《爸爸的信》在镇江公益演出,引起了两地民众对“亲情”与“家”的共鸣。

平台建设成效初显。以句容台湾小镇文创艺术园区为基础,连续几年邀请两岸优秀艺术家展览、互访、写生、座谈,举办两岸文化交流、艺术论坛,着力打造两岸特色交流平台。促成了江苏省美术馆、南师大美院和台湾中部美术协会的长期交流合作,建成省美术馆与台湾小镇合作联盟载体——江苏台湾小镇美术馆, 7月2日,组织了2018年海峡两岸艺术家交流活动暨揭牌仪式,未来,美术馆还将建构两岸青年文创艺术孵化基地等。

风景名胜

中国蜡文化博物馆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畔,是清徐县的标志性建筑,又名文源楼,原名魁星楼,始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1998年在原址重建,楼高49.88米,九层,形状似金龟出水身背阁楼,蕴意清徐人才辈出经济腾飞。

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纬32°22',东经119°43',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芙蓉楼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是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龙标为唐代县名,今湖南黔阳,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阳县黔城镇,与《芙蓉楼送辛渐》其二中的丹阳不符,故《芙蓉楼送辛渐》所述为镇江的芙蓉楼。



04

著名人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