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吭哧有力

自从看过众医学学子的传奇学术经历、男性得子宫肌瘤的护士论文,小编以为自己怎么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

但是看到这名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发表了14篇SCI的学霸,还是被惊掉了眼镜。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是SCI,也就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

总的来说,就是学术期刊的 “琅琊榜”,论水平是学术贡献的 “试金石”,论影响力是学术传播的 “扩音器”。

打个比方的话,SCI论文就是体育界的奥运冠军,影视界的奥斯卡奖。

通俗点说,两篇SCI一区,就可以去985读博了,两篇一区一作的SCI也够博士毕业了。



SCI我解释的够明白了吧,那现在大家可以消化并想象一下,这位本科没毕业的学霸,需要怎样的“呕心沥血”才能完成14篇的SCI啊?

一位在SCI发表过一篇论文的朋友表示:其实也不难,14篇的话,也就是说牛顿和爱因斯坦来了,可以试一试!



同批次获取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这位刘同学属实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了,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14篇,还有3项专利,秒杀同期选手。



而同样是国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的冉同学只发表1篇,清华大学的刘同学只有1篇,北京交通大学的张同学0篇,只有比赛奖项。

星光不负赶路人,刘同学堪称本科生榜样,厉害,未来可期!



而且,刘同学已经凭借优秀且突出的硬实力,获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犹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

如今刘同学手握多个国外高校录取通知书,只看其怎么抉择了。



结果,非有那好奇心重的朋友,想看看刘同学这14篇SCI是怎么回事。

这一查,好家伙!刘同学初中就搞出8篇SCI了!然后,高中3篇,大学3篇,而且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不是本人,还几乎都是一个叫刘某华的为第一作者。



刘某华,刘某乔,很难不让人产生亲属的联想啊。

果然网友深挖之下发现,这位刘某华教授是刘同学的父亲,也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导。



虽然刘同学的托福、GRE成绩比较优秀,但能被哥大、加州大学等名校录取,这14篇SCI可谓功不可没。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刘某华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的举报信》又在网上流传开来。

举报信称,刘某华等教授在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严重的编造实验内容、编造实验数据及重复发表实验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但知情人透露,这个举报是发生在2022年,当时重庆大学通报刘某华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只是论文用图不严谨。



时隔两年后,因着女儿太过“亮眼”,刘教授是否学术不端一事再次被提起。

目前,针对此事重庆大学已经发布情况说明:已经注意到2021级刘同学论文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如发现不当行为,将按规定处理。



不仅如此,央妈也点名关注,灵魂发问:大四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

又一位“六边形战士”诞生!



网友热议:

《我的博导爸爸和他的大冤种研究生们》

孩子:爸爸,我想当研究生。

爸爸:孩子,你已经是研究生了,等长大就行。



“一篇都已经不得了了,14篇你是要上天吗?”

“SCI论文守恒定律,当有人莫名其妙多了一篇论文时,就有一个苦哈哈的学生少了一篇。”



“生怕人不知道是吧,一篇就算了,四篇你要干嘛?”

“14篇,看清楚!”

“网友都替当事人低调了。”

“情商这一块,还得是你啊!”



“一篇一作SCI够博士毕业了。”

“本科14篇一区SCI都是自己的,可以评院士了。”



有的人为了一篇SCI论文奋斗了三年,有人却终其一生;有的人为学术跋涉万里,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学术风气真的是时候该整顿了,别寒了那些真正努力搞科研学生的心。

一些所谓的“学术权威”,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人脉,垄断资源,打压新人,让那些满怀热情和才华的年轻学者举步维艰。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弄虚作假,将学术成果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如今重庆大学已经成立专项调查组,我们大家拭目以待最后通报结果。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重庆大学通报“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成立专项工作组核实》
澎湃新闻《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被指由其教授父亲挂名,重庆大学成立工作组核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