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生
字虚谷、别署大韵堂,浙江开化人、自幼痴迷翰墨,于真草隶篆间探寻笔法意韵,幸得诸师提点、古帖滋养。各类比赛略获些许荣誉,然深知艺海无涯,仍需上下求索,以笔墨传情、继古开新。
高骈 山亭夏日
34cm x 45cm
2025年
学 书 悟
文|江泽生
吾自幼嗜书,初涉墨池,仅觉其趣,未窥其奥。彼时铺纸濡墨,率性而为,以童稚之心,涂鸦于素笺之上,或横画如柴,竖画似绳,然每成一字,皆欣然自得,以为妙笔。
杜甫 江村
34cm x 45cm
2025年
既长,始知学书之难。从唐楷入门,颜鲁公之《颜勤礼碑》为吾启蒙之帖。初见其字,雄浑大气,端庄厚重,心生敬畏。每日临习,逐字揣摩,观其笔法,逆锋起笔,藏头护尾,中锋行笔,力透纸背;察其结构,宽博开张,疏密得当。每写一横,必思其起笔之藏锋,行笔之稳健,收笔之回锋;每写一竖,仿若屋漏痕,力求沉稳有力。然初学时,手不听心,笔锋难控,笔画生硬,结构松散,心中懊恼,却未曾放弃。日复一日,反复临摹,纸笺堆积如山,手指因握笔久而生茧,终得颜体之筋骨。
苏轼 阮郎归初夏
34cm x 45cm
2025年
后学魏晋,尤爱右军之《兰亭集序》。此帖如清风明月,神韵悠然,笔画灵动多变,似行云流水。学“之”字二十余态,或轻盈飘逸,或沉稳端庄,各有风姿。为悟其笔法,日临夜思,或于清晨微光下,或在月夜静谧时,反复揣摩笔画之粗细、长短、曲直,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然领悟此帖神韵实难,每觉稍有得,又觉差之甚远,心中迷茫,如置身迷雾。幸得师友指点,豁然开朗,方知书法不仅在笔墨,更在心境与修养。
陆游 幽居初夏
34cm x 45cm
2025年
学书途中,亦知书法理论之重要。读孙过庭《书谱》,悟“五乖五合”之妙,明创作时机与心境之关联。乖时,心躁意乱,虽有技法,难成佳作;合时,心手双畅,笔墨随心,方能得自然之妙趣。观米芾《海岳名言》,晓“八面出锋”之理,用笔变化无穷,字如活物,姿态万千。
晏殊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4cm x 45cm
2025年
寒来暑往,学书之路漫漫。夏日,蚊虫肆虐,汗流浃背,仍挥毫不止;冬日,天寒地冻,手指僵冻,呵气暖笔,继续临习。其间有进步之喜,亦有停滞之苦。每遇瓶颈,心生沮丧,然心中对书法之热爱,如熊熊烈火,从未熄灭。以古人法帖为鉴,与师友切磋交流,不断探索,终能突破困境,书艺渐长。
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4cm x 45cm
2025年
今悟,学书如修行,始于兴趣,成于坚持,终于心境。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书法之道,不仅在笔墨技法,更在修身养性,以字观心,以心驭笔,方能得书法之真谛,书人生之华章。
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
34cm x 45cm
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