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川的沙尘天气有些频繁,连场的沙尘(扬沙)笼罩全城,在一片灰黄朦胧中,很多人直呼鼻子受不了。同时时值四月,更有漫天飞絮扰人,使得很多人不禁要问:银川还宜居吗?

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飞絮”漫天的厌恶胜于沙尘的侵袭。因为沙尘有停歇,可是飞絮可是贯穿春天的,给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



这些“飞絮”准确来说,来自于杨树和柳树的“花季”,植物开花要播种,杨树柳树也不例外,这些飞絮就是它们繁殖繁衍的载体和产物。

所以,人们吐槽最多的就是为什么不能把它们砍掉?或者是替换成其它的树种?因为只要它们不存在了,飞絮之灾(害)自然就消除了。

很多人没有想过,其实它们也是为银川乃至宁夏,甚至西北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简单一点来说,杨树防风固沙,柳树保水美化。

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树,是因为它们在西北干旱之地易存活,生长快,固沙保水效果好。



而要是从历史上来说:

1、柳树在银川的种植历史久远自古有之。

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是在唐朝时期,那时候的银川,叫怀远镇,戍边的军士离家思乡,柳树成为很好的一个精神寄托的载体。因为古人有“迎梅送柳”之说,并且柳树随便一插,近水即活,不需要专门养护,简单来说,省心省力省力。

第二次是在明朝时期,随着百渠流润的遍布,柳树也随之沿堤岸延伸,成为一大风景。明朝藩王朱栴为此专门写了首《官桥柳色》,并且把此景列入他的“宁夏八景”中。

第三次是在晚清左宗棠平乱后大军所栽,所以,人们喜欢把这些柳树称之为“左公柳”。

2、柳树在银川的种植时间就短了,起始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那是因为当时银川风沙大,选择种植杨树也是根据西北的气候和它的特性而决定的。

并且杨树在银川的八九十年代遭受过一次灭顶之灾,起因是天牛泛滥。这个“天牛事件”,也成了杨树的一个命运分水岭。

据老人们说,在灭天牛需要砍伐掉杨树之前,那些杨树是不产毛絮的,后来补种的就产毛絮了,银川人们也进入与“飞絮”共舞的时代。

飞得满城都是的,基本是杨絮,那是因为杨树高大,飞絮又轻,容易随风飞扬;柳絮虽然也不少,但是由于它近水,毛絮又重,所以,柳絮之“害”的范围相对小,只在周边。

不管如何,这些杨柳树不讨喜,少有人喜欢它们的。

威记最近在看支宁人历史,忽然发现,杨柳树跟支宁人还有老银川人是何其之相似!

冥冥中,这些似乎是注定的。也可以说是巧合吧?



支宁人如杨树,老银川人似柳树!

1、支宁人如杨树。杨树在银川扎根生长,守护银川一方;支宁人也一样从五湖四海来到宁夏,支援宁夏建设,奉献青春,挥洒热汗,最后留了下来。并且,很多杨树都还是支宁人种植栽培的。

最后,银川自然环境大变样,越来越好;而银川的城市建设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支宁人书写的是银川版(或者说宁夏版)的“白杨礼赞”!

2、老银川人如柳树。他们在银川扎根传承,生生不息,遍布银川的各个角落,却不显眼,默默书写着属于“老银川”的传奇。一如柳树摇曳,装扮着塞上江南的底色。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银川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了银川工作生活,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与此同时,有关支宁人和老银川的故事,却渐行渐远,远离了银川的生活中。



就如同漫天飞絮,最终不知飘向何处。

还有谁记得他们?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