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9日,18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深入常州城乡,走访灵活就业服务场景、智慧公积金服务平台、基层服务站点及新政实践一线,全方位聚焦常州住房公积金政策在扩面提质、数字化转型、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探索,解码全国住房公积金改革的“常州经验”。


5月8日上午,“积金为民守初心,创新发展走在前——长三角媒体聚焦常州住房公积金”新闻行动启动仪式在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

作为全国住房公积金改革的先锋阵地,常州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从持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范围、增强制度吸引力和优化使用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出发,以保安居、促就业和惠民生为方向,打造住房公积金的“常州模式”,让制度红利持续转化为市民的“安居底气”。


2025年4月3日,常州立足民生福祉与百姓安居需求,进一步深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补充住房公积金”等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的新政,通过“双轨缴存,分账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单位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壁垒,将自愿缴存范围从灵活就业人员拓展至单位职工,允许单位职工通过自愿补缴实现“快贷”“多贷”和改善性“多次贷”,从而精准提振居民住房消费能力。


5月9日,美团外卖员等新业态从业者在常州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聆听常州住房公积金新政宣讲。

因传统公积金制度“单位代缴”的门槛,灵活就业群体长期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基于这一状况,常州锐意进取,率先破局,早在2006年就尝试让个体工商户等以个人身份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支持更多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畴,更大范围的支持城乡居民租购住房。2021年又率先试点,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国首批6个试点城市之一,以“破冰者”姿态彻底放开政策限制,最大程度降低灵活就业人员进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门槛,实行“宽进宽出”;让灵活就业人员与在职职工一样同等享受住房公积金使用权益,实行“同责同权”;打通灵活就业人员与单位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方式的限制,通过个人缴存与单位缴存的自由转化,实现“能转能通”。


常州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领域的探索,不仅填补了制度空白,也为更多城市破解灵活就业群体安居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常州方案”。


“90后”张凯在常州创业买房,作为灵活就业人员,他享受到与企业职工同等的低息贷款权益,家庭购房还款压力明显减轻。

为持续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新就业大学生、新市民安居的水平,2022年常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对31所在常高校、职业院校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的应届毕业生,给予“300元首次缴存补贴+2500元留常缴存补贴+20万元优惠贷款额度”的支持,实现人才政策的扶持范围由本科及以上向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拓展。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常州勇立潮头,率先扛起数字化改革大旗,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


2024年年底,常州公积金中心新一代智慧公积金核心系统正式上线,全力构建3个中台、3类应用系统,支持1+3+N种服务渠道,可以同时服务5类用户。


全国首个能办理提取、还款业务的AI数字经办人“小金”通过交互大屏,语音引导市民完成公积金还贷业务。

去年11月11日,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新一代智慧公积金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业务应用的全面革新,满足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需求。同时,常州公积金中心还加速推进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双中台深度融合,并结合AI大模型等新技术,全方位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公积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常州经验”。


全国首个能办理提取、还款业务的AI数字经办人“小金”通过交互大屏,语音引导市民完成公积金还贷业务。

在助力构建“15分钟住房公积金便民服务圈”过程中,常州公积金中心积极打造中心、分中心、乡镇工作站、网点自助机的四级服务体系,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5月8日,溧阳市古县街道住房公积金工作站正式挂牌启用,标志着常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积金工作站镇区、街道全覆盖,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从“窗口排队”到“云端办理”,常州公积金用数字技术绘就了一幅便民利企的生动画卷,让住房保障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


5月8日,常州公积金中心溧阳分中心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工作人员在天目云露茶园现场送政策,指导业务办理。


5月8日,常州公积金中心溧阳分中心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工作人员在天目云露茶园现场送政策,指导业务办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