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来到扬州高邮市卸甲镇金港村,一片占地300亩的现代化蓝莓产业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更是一座通过“农业+旅游”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数字农场”。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棚内,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蓝莓采摘季从12月持续到次年5月,每天清晨,67岁的陈金凤都会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来到基地“上班”。她们戴着特制的手指套,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蓝莓:“看,成熟蓝莓表面覆盖的白霜其实是果粉,它也是蓝莓保护层,有了它反而说明蓝莓很新鲜。”不一会儿,一框框直径超过2厘米的蓝莓就被装得满满当当。一旁,基地负责人姚春林的电话响个不停:“已经采摘好了,50箱马上就发货。”



高邮盛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合作优势,不仅引进了花香蓝莓、香妃蓝莓、南高丛蓝莓等优质品种,更建立起“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科技成果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与传统的土壤种植不同,这里的蓝莓全部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所有的蓝莓都是盆栽,盆里没有土,取而代之的是从国外进口的高品质有机物质。



在基地的控制室内,一套被称为“数字心脏”的智能管理系统正在运行。这是一套从以色列进口的智能滴灌装备,实时监控并调节温度、湿度,精准输送水分和养分,有效保障了蓝莓的挂果率和品质。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一个人就能管理上百亩的种植基地。”姚春林边说边演示,“你看,我只要在屏幕上点一下,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灌溉程序。”据了解,这套智能系统通过采集的各项数据,由计算机自动进行营养液的配比。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网,系统可以将调配好的营养液精准输送到每一株蓝莓的根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这种精准化管理更能确保蓝莓获得最佳生长条件,果实品质和产量都显著提升。



目前,盛蓝科技的蓝莓大棚每亩地种有350株左右的蓝莓,亩产1500斤左右,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商超和水果连锁店。“我们的蓝莓因为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正说着,姚春林的电话又响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基地正在规划更大的发展蓝图。“我们计划三年内完成全部300亩的建设,扩充亲子采摘园、萌宠乐园等设施,并开发蓝莓深加工产品,打造集示范种植、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姚春林指着东边的一片空地介绍道。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罗莉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