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法分子试图通过信托基金掩盖赃款去向,受害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吗?吉坤信托律师结合法律实务与典型案例,为您拆解关键要点。


一、赃款流入信托的三种常见场景

1️⃣洗钱伪装:诈骗分子通过虚假身份或复杂交易结构,将诈骗资金混入信托产品,企图利用信托运作 “漂白” 非法所得。

2️⃣犯罪资金转移:如企业高管挪用公款后,为躲避追查将赃款投入信托,借助信托的独立性隐匿资金流向。

3️⃣非法集资分流:非法集资者将部分骗款转入信托,甚至勾结机构内部人员,试图利用信托漏洞 “保护” 资金。


二、法律如何认定?两大核心依据

《刑法》第六十四条:明确 “违法所得必追缴” 原则,无论赃款形式如何变化(包括信托资产),司法机关均可依法追缴并返还被害人。

《信托法》第十一条:若信托目的违法(如明知资金为赃款仍设立信托),该信托无效,为追回提供直接法律依据。关键点:信托机构若未尽到资金来源审查义务(如未核实投资者身份、接受明显异常资金),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追回赃款的四大关键步骤

1、 公安机关追踪资金链

通过银行流水、交易记录锁定赃款流向,调取信托机构的投资者信息与资金明细,明确涉案份额与价值。

2、司法机关介入处置

  • 刑事程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同步要求追缴赃款;法院可判决冻结、扣押涉案信托份额,执行阶段变现返还被害人。

  • 民事诉讼:若信托机构存在过错(如放任非法资金流入),被害人可单独起诉,要求机构赔偿损失。

3、 信托机构的配合义务

必须提供完整交易记录、暂停涉案资金操作,配合司法机关调查资金合法性。

4、跨部门协作机制

金融监管部门与公检法联动,通过信息共享快速定位资金去向,提高追赃效率。


四、真实案例:追赃如何落地?

案例一:集资诈骗赃款追回

张某非法集资后将 500 万元投入信托,警方通过资金追踪锁定涉案份额,法院判决追缴后,信托公司配合冻结份额并变现,按比例返还被害人。

案例二:挪用公款与机构责任

财务总监李某挪用 300 万元买信托,因信托公司未审查资金来源,法院除判决李某退赔外,还认定机构担责,被害人通过刑民结合追回大部分损失。


五、追赃难点与防范建议

哪些因素会影响追回?

  • 资金混同程度:若赃款与合法资金混合投资,需专业审计拆分,增加追赃难度。

  • 机构合规性:审查严格的信托公司能更早拦截可疑资金,反之则可能成为 “漏洞”。

  • 司法效率:复杂案件的证据链梳理需时间,拖延可能导致资产转移。

如何提前防范?

  • 投资者:选择正规信托机构,核查产品备案信息,拒绝 “高息无风险” 噱头。

  • 信托机构:落实客户身份识别,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对大额交易启动反洗钱审查。

  • 监管层面:加强跨行业数据共享,建立可疑资金 “黑名单” 预警机制。

结语

赃款进入信托并非 “安全港”,但追回需依赖多部门协同与法律手段。对于受害者,及时报案、提供资金流向证据是关键;对于信托机构,严守合规底线才能避免卷入风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