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5月9日电 5月7日上午,盛夏的霞光洒满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浏阳河畔,浏阳市第十中学综合楼报告厅内气氛热烈,来自高校、地方政府、党校、中学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60余人齐聚一堂,隆重举行首届“湘赣红”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团启动仪式。

浏阳市第十中学校长巫光乾在致辞中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崇高敬意。他介绍了浏阳十中的发展历程和育人理念,指出首届“湘赣红”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团活动正式启航,是红色基因与青春力量的时空对话。巫校长承诺将以“三个百分百”支持实践研学团活动,并以“显微镜”“广角镜”“望远镜”为喻,鼓励研学团学员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在红色资源的挖掘中不断成长。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教授详尽介绍了首届“湘赣红”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团的总体设想及活动筹划等情况,强调通过深度挖掘湘赣边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样板,推动红色旅游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助推当地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他最后寄语研学团学员,于浏阳河畔挖掘红色资源,在光辉起点传承红色基因,用绚丽青春点燃红色星火,以学思践悟厚植红色初心。

研学团学员代表王晓冉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浏阳十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感谢,引用马克思经典论述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珍惜研学机会,既追溯历史本源、感悟精神谱系的深厚积淀,也立足时代语境、激活革命基因的鲜活力量。

中共浏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安文在讲话中从革命历史、时代潮人到青春师生,诠释了浏阳红色资源的深厚底蕴,期待研学团师生用好红色资源的“活教材”,以史明理,从百年党史中追溯信仰源头,汲取精神力量,感悟初心使命;以行砥砺,在实地考察与亲身实践中,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活动最后,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苏启平强调,研学并非“旅游”,而是一场“以史铸魂、以文化人、以行见志”的精神洗礼,并对研学活动提出建议:深化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突出重点,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方法,探索特色路径,让红色教育从“一时感动”转化为“持久行动”,从而以“实地考察+学习研讨+成果可视化”,推动大思政课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

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浏阳“大思政课”建设进入“资源整合-实践创新-成果转化”新阶段。通过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胡耀邦故居等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结合“双导师制”教学与沉浸式研学,既为高校学子提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平台,也为地方红色文旅注入“教育+体验+消费”的创新模式。当青春力量与红色基因交融,思政教育便拥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这场在浏阳河畔发起的校地协同实践,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仪式,更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立体化、场景化、生活化”的破题之举,为培养“底色红、本色亮、成色足”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鲜活范本。当青春热血与红色基因碰撞,一幅“以红铸魂、以文化人、以旅兴农”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王晓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