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想想啊,等咱人老了,走都走不动了,有件事儿一定得记着,就是有些话得咽肚子里,这才是真聪明!
咱都知道《道德经》里有句话,叫“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到晚年,步子都迈不利索了,有些话要是能不说就不说,反而能保住咱后半辈子的安稳。
这可不是让咱装哑巴啊,而是咱活了大半辈子,经历风风雨雨,总结出来的智慧。
咱得学会在沉默里守住自己,也守住家人的面子。
1.钱的事儿,低调点!
咱先说说钱这事儿。
杨绛先生在书里就说了,晚年的积蓄可千万别到处跟人说。
我就见过这么个事儿,我家隔壁的李奶奶,有天喝多了酒,忍不住跟人吹嘘自己家得了多少拆迁款。
好家伙,没过几天,她那几个子女就轮番跑来借钱。借了还不还,李奶奶气得进了医院。
咱老话说得好,“财帛动人心”啊。
老人要是把存款多少、有几套房子这些事儿当成谈资,小了说,能让亲戚惦记上;大了说,能让子女为了争财产闹得不可开交。
咱倒不如学学隔壁的陈伯,平常就穿得普普通通的,让人都以为他过得紧巴巴的,其实他一直在默默地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呢。
所以说啊,藏点钱,留有余地,日子才能更舒坦。
2.健康问题,别老是念叨!
再说说健康。
咱都知道《黄帝内经》里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老年人要是整天在茶余饭后念叨自己的病痛,自己心里肯定不得劲儿,还会让子女心里一直悬着石头。
像我朋友张大爷,老是跟人抱怨自己的关节疼。
他儿子在外面工作,本来好好的,就因为他这么念叨,整天担心父亲会突然发病,工作都受影响了。
咱不如学学公园里那个周老爷子,自己的病历本都锁在抽屉里,不让别人知道,但是每天都早早地去公园晨练。
人老了,身体有点毛病很正常,这是自然规律,可别把它当成显摆痛苦的事儿。
3.过去的恩怨,别再提了!
还有啊,过去的恩恩怨怨,咱就别老是翻出来讲了。
《论语》里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咱年轻时候那些做错的事儿,那些遗憾,就像一坛老酒,一旦打开,味道就变了。
我有个王叔叔,临终前随口提了一句当年偏心大孙子的事儿,结果他的几个子女就因为这个事儿冷战了五年。
老人要是老提以前的事儿,不光自己心里堵得慌,还会把家里的关系搞得乱七八糟。
咱倒不如学学杨绛先生,把过去的事儿都放在记忆深处,用写书这些事儿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条长河,过去的事儿就是那几朵浪花,咱犯不着让它们影响自己后半辈子的心情。
人老了,嘴上把点门儿,这不是软弱,是咱活明白了一件事儿。
就像《庄子》里说的“大辩若讷”,就像古琴上那根没弹的弦,这里头可都有很深的道理。
咱在黄昏的时候学会闭上嘴,才能听到生活真正的节奏。
那是喝茶时悠悠的香气,是夕阳下散步时踏踏实实的脚步,是留给子孙后人最有用的无声教诲。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