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在蜀汉五虎将、曹魏十二虎臣还未崛起之前,有一位顶尖高手,屹立于各路猛将之上,只不过他的名声不太好,因此也没有留下美名。
而他三姓家奴的故事,更是让他的英勇染上了污点……
权倾朝野
东汉末年,朝廷内乱,中常侍张让等人挟持小皇帝等人走出都城,妄图以皇帝为要挟,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就在他们来到北芒山的时候,一队兵马浩浩荡荡地朝他们走来。皇帝刘辩早已被宫廷内乱吓得说不出话来,如今看到大军,更是惊慌不已。
只见一名体型微胖的人站在大军的面前,他就是董卓。
如今,挟持皇帝的人都被董卓拿下,听候处置。而董卓来到小皇帝的面前,看到惊慌失措的刘辩以及沉稳镇定的刘协时,心中有了打算。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董卓问了二人目前朝廷的情况。刘辩一点都没有皇帝的样子,畏畏缩缩不敢说话。而刘协却将具体的经过全盘托出。
很明显刘协的能力完全高于刘辩,刘辩已经被他身边的宦官给宠坏了。于是,董卓便做下一个决定,那就是让刘协登上皇位。
回到长安之后,董卓便开始自己的计划,与众位大臣商议废刘辩、立刘协的事情。没想到,他这提议一出,便遭到了袁绍、卢植等人的反对。
自古皇帝任命都是大事,经由上天以及皇室决定,哪里轮得到董卓提意见?
只可惜,此时的董卓野心膨胀,早就控制了朝廷众人,若谁说声反对,必然就会死在“保镖”吕布的戟下。
董卓招呼一声“奉先”,吕布必然第一时间出现,为其解忧。
有这么一尊大佛跟在董卓身边,董卓的对手都烦恼不已。
谁能想到,董卓仅用一匹赤兔马、几千银两,就让吕布杀了义父丁原,从而投入自己的麾下。
除了吕布这样的猛将之外,董卓还在朝中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提拔了一大批地方名士,如孔融、张咨等,他们分散各地,帮助董卓掌控地方。
而那些老臣,除了安稳听话的,都因为反对董卓被杀。只要董卓一不高兴,受伤的必然是那些激进的大臣,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刑罚。
甚至,他们只要说上一句错话,董卓腰间的宝刀必然见血。
因为董卓的雷霆手段,导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命给丢了。
就在董卓嚣张之时,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决定反抗董卓。多路人马齐聚长安,决定要给董卓一个教训,但狡猾的董卓会就此善罢甘休吗?
诸侯激斗
三路兵马朝长安而来,董卓则以皇帝刘协的权力,随意使用朝廷兵马。
对面是袁绍、孙坚的大军,而董卓这边亦有吕布、胡轸,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最后董卓兵败,不得不回到长安,留守一城。
虽然董卓连败好几次,但他的大军依旧将长安围得好好的,各路诸侯一时之间难以找不到突破口。
而董卓也仗着自己的大军,在长安城中胡作非为,搅得长安百姓苦不堪言。
家家户户紧闭大门,生怕被士兵抓去,成为刀下亡魂。他们更是告诫自家的女儿,出门一定要蒙面,不然就不要出去。
一旦被董卓看上,那性命堪忧。
此时,长安皇宫之中也混乱不已。
即便是刘协坐在皇帝宝座上,董卓就敢站在他的面前,给大臣们发号施令。一旦有人不服,董卓直接就是一刀。
因此,朝廷里根本没有反对董卓的声音,不仅如此,那些官员们还时常拿来钱“孝敬”董卓。
汉朝国库中的银两,董卓随便花,他甚至还让人打造了一个无比华丽的坐撵,出门比皇帝还要华贵。
因为董卓的一系列操作,导致朝廷乌烟瘴气。先不说他人不满了,就连董卓的手下的幕僚都不满了,决定执行一次刺杀计划。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们趁着吕布不在的时候,与董卓进行了一次会面。由于都是比较亲近的人,所以董卓根本没有设防,俨然不知道面前的人想要他的命。
宴会之上,众人推杯盏酒,董卓喝得醉醺醺的。喝到高兴之际,董卓便开始跟手下们称兄道弟,给他们画大饼。
而他们也只是不经意地听着,实则是等待近身的机会。
等到宴会结束之后,董卓来到了一位将领身边,刚想要激励他一番,结果刀光闪过,董卓下意识地躲闪。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董卓绝非等闲之辈,即便没有吕布的保护,董卓亦有自保之力。要不然,他又怎么可能跟那些羌人聊得过来?
董卓闪开之后,立马大声求救,呼喊门外的士兵。下一秒,士兵们破门而入,将一众造反者拿下。
看着昔日的同僚,董卓顿时怒不可遏,直接下令将其处死,以儆效尤。
而在这件事过去后,董卓一直疑心疑鬼,始终让吕布陪伴其左右,生怕被刺杀。
这之后,董卓也经历了多场刺杀,皆被吕布挡回,因此他对吕布十分依赖。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董卓“终日打雁,最终还是被雁啄了眼”……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为了杀掉董卓,司徒王允提出一美人计,想要让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毕竟如今能够近董卓身的也只有吕布了。
于是,司徒王允就使了一招美人计,让吕布与董卓出现嫌隙。
毕竟身为大男子主义的吕布,怎么能容忍自己喜欢的女孩落入他人的手中?
不过,一开始吕布也是纠结的,没有下定决定对抗董卓。无奈之下,司徒王允只能下一剂猛药,亲自来劝说吕布。
他每一句话都直戳吕布的内心,尤其是涉及心爱女子的事情,就差说吕布窝囊了。
此话整得吕布差点揪着司徒王允的领子打,所幸到最后吕布冷静了下来。在一番思虑过后,吕布决定加入刺杀的队伍,给董卓最后一击。
而后在庆功宴会上,董卓前来赴宴,身边跟着吕布。
不过,在他们还没有到达宫门口的时候,一支整齐划一的队伍突然冲了出来,董卓的坐撵被迫停了下来。
见到如此情景,董卓带来的那些人顿时混乱不已,纷纷四处逃窜。董卓猜到这是来刺杀自己的人,便立马寻找吕布的身影,至少躲到他后面更安全。
谁曾想,刚刚还在自己身旁的吕布顿时不见了踪迹。
此时他的身上穿着坚实的铠甲,似乎已经被刺杀习惯了。
不过,再结实的铠甲也受不住多次重创,在被一次次刺中后,铠甲多了一个大洞。
而董卓也被刺伤,无奈四处奔逃。
看着血流不止的伤口,董卓顿感绝望,立马大喊:“吾儿奉先何在!”
结果吕布是被“叫”了出来,不是他是来讨伐逆贼的,随后他便提起长戟,将董卓杀死。
可能董卓临死都没想到,自己居然死在了最信任的人手下。
而他死前说的那六个字,也成为了讽刺,讽刺董卓识人不清,又讽刺吕布对主公的不忠。
而董卓的这句话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人们的调侃之语。但其中蕴含的嘲讽之意,依旧存在。
结语
董卓用一生践行了“要想使其灭亡,必要其疯狂”的道理,他疯狂了一生,最后死在吕布的手下,给人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而杀死董卓的吕布却因此走上了逃亡之路,留下些许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