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以法治“善为”
推动辖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2024年以来
新会区法院审结
涉企纠纷案件7457件
平均审理周期59天
执结涉企案件3569件
执行到位金额2.59亿元
构建协同共治格局。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站”,引入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参与商事纠纷化解,推动金融、陈皮等行业调解组织进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形成涉企纠纷“源头发现-协同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治理模式。
激活行业自治效能。创新行业联动调解机制,与大泽镇红木家具协会、陈皮行业协会等建立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化解会商研判机制。通过“行业专家+调解员+法官”联合调解模式,高效化解纠纷,同时指导提升村居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解纷能力。
强化司法数据应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研判工作机制,形成《掣肘新会陈皮产业发展问题需引起重视》等多篇调研成果,获区委批示肯定。围绕产业风险防范、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发出司法建议15份。
网络图
搭建涉企解纷“快车道”。落实“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推动70%涉企纠纷在速裁机制下得到化解。强化立审执衔接,建立突发案件财产保全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妥善应对突发涉企纠纷。通过示范诉讼确立纠纷解决规则,妥善处理辖区多个楼盘逾期交房纠纷。
探索涉企执行“最优解”。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234件案件采取活封活扣措施,活封财物金额达2880.16万元,为143家企业设置履行宽限期。通过“督促履行+信用修复”机制,促成113家企业主动履行、30家企业达成和解,失信企业数量从337家降至43家。
开出破产处置“法良方”。常态化召开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座谈会,联合区国资局、破产管理人研讨破产审理难点问题。五年来,通过破产审判程序促使46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网络图
打造特色产业法庭。建设“陈皮法庭”,融合新会陈皮“和”文化,创新“陈皮解纷港”等特色解纷平台,为陈皮产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突出侨企侨商保护。打造“法泽归雁”党建品牌项目,院机关党委、10个民事审判庭支部与28家重点侨企开展党建结对,架起法院与企业沟通桥梁;成立“邑齐解”侨企侨商纠纷化解平台,从统战侨联、龙头侨企选任6名特邀调解员,助力涉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丰富普法宣传活动。在珠西材料集区、凤山湖工业园等企业集中区挂牌成立法官工作站,建立定期轮值制度,开展“梦工场”法律角、法治沙龙等特色活动。2024年以来,走访企业70余次,开展普法宣讲24场次,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来源:新会区法院
排版:李衡昌
编辑:古慧琳
审校:何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