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霍启刚在央视的一段采访中,就谈到了全红婵的遭遇和处境,并深刻表示自己为她感到难过。
该说不说霍启刚剖析得很到位,回看全红婵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到如今仿佛已经和过去的自己渐行渐远,不少人对她的评价也变了味道。
霍启刚的担心成了现实,而一场商业活动,更是揭开了全红婵的尴尬处境,看她那无措的样子,有人无所谓但也有人很心疼。
霍启刚担忧成现实
同是跳水运动员,郭晶晶本就很喜欢全红婵这个努力上进的小辈,前段时间两人的互动还非常亲密,让双方不少粉丝都感到欢喜。
作为郭晶晶的丈夫,霍启刚爱屋及乌,也很喜欢全红婵,也正因为他的关注度多了,才能够提早地发现全红婵身上的隐患。
回顾全红婵刚进国家队的时候,仿佛还不怎么显眼,还没达到天才的地步,陈芋汐也因为更多的跳水经验而略胜于全红婵。
直到东京奥运会这个转折点,全红婵才真正成为了大众心中的“跳水第一人”,那时候原本陈芋汐才是被大家寄予厚望的。
当时她也被视为“跳水新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但没想到因为那一届奥运会延期一年,陈芋汐还没比赛,就遇到了艰难的发育关。
也正是因为延期的原因,全红婵的年龄也符合了标准,她的天赋真正展露在大众面前,在东京奥运会上拔得头筹,甚至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
自此之后,全红婵就被大众捧上神坛,尤其是她在多次跳水中都拿到10分的满分成绩后,所有人都认为,以她的能力,在任何跳水比赛上都能够取得第一。
全红婵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人看到了中国跳水的未来,她的天赋和努力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是外界对她近乎苛刻的要求。
每一次比赛,人们都期待她能复制奥运会的奇迹,仿佛“完美”成了她的唯一标准。
然而,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尤其是在女子跳水领域,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往往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
全红婵不是没有压力,相反她顶着大众期盼的目光,她的压力也很大,平时都靠着自我纾解以及教练的安慰来调整心态。
在前面几场跳水世界杯赛事中,全红婵因为发育问题,表现有所波动,而队友陈芋汐的稳定发挥,而这更让部分观众将两人的对比放大。
于是,一些原本的粉丝开始质疑她的实力,甚至将失利归咎于态度问题或不够努力,归根到底,大家不是在单纯的看一场体育比赛,而是将饭圈文化代入其中,还一无所觉。
霍启刚前段时间就提到过运动员对饭圈文化的困扰,也表达过对这种现象的忧虑,他看到全红婵因为这些影响到自己生活,就感到难过。
当运动员被当作偶像而非选手来追捧时,他们的每一场胜负都可能引发非理性的攻击。
全红婵的几次失利后,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不友善的言论,有人嘲讽全红婵,也有人毫无根据地猜测比赛存在“黑幕”,甚至有人将矛头指向她的家人。
当她用比赛奖金为家人改善生活时,竟有人指责她是在炫耀,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本是全红婵的一片孝心。
而只不过是因为在村里新盖一个自建房,就引起了某些人的嘲讽,觉得全红婵已经飘了,这种毫无逻辑的批评,不仅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伤害,也让体育精神变得扭曲。
近期的一场商业活动,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全红婵的尴尬,原来人情世故也是成长的必修课。
活动上的尴尬
还记得四月份在“中国航天日”活动上,全红婵和李宁之间相谈甚欢,一个是当爷爷的年纪,一个是孙女般的年纪,却几乎没什么代沟,二人相谈甚欢。
全红婵看起来很放松的样子,不仅称呼李宁李伯伯,小腿还晃来晃去,看得出和李宁相处很轻松,他对全红婵的态度也很慈爱。
可这场活动还没过去多久,再出现俩人居然已经没了以往的和谐氛围,全红婵、陈芋汐等多位运动员都登台参加李宁的活动,共同见证了他和中国奥组委签约的画面。
这个噱头无疑会吸引很多网友的关注,这正是李宁所希望的,但比起签约仪式,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了站位上。
都知道这样的商业活动最能看清人情世故,谁站C位,谁靠边站,弄不好就会引起大众的不满。
这不,在大合照的时候,和李宁一起站在C位上的已经不是全红婵了,而是陈芋汐,反观全红婵,和李宁之间还隔着三个大人。
之后在聊天互动中,李宁也大多和陈梦等人说笑聊天,旁边的全红婵一个劲低头摸鼻子,看着已经很尴尬的样子了。
这一幕被不少网友关注到,有的人还去李宁直播间询问,但没想到很快就被主播给禁言了。
其实不管是陈芋汐还是全红婵,都是在为国争光,都是值得大家骄傲的,没必让她们俩相比较。
郭晶晶曾说“输赢是运动员的必修课”,这句话背后,是无数运动员用职业生涯验证的真理。
全红婵正在经历这一课,只是她的课堂格外残酷,不仅要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技术调整,还要承受外界无端的指责。
运动员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如果观众只能接受金牌,而无法理解运动员的挣扎与努力,那么体育竞技将失去它的本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