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师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各专业师生奔赴各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挥洒汗水、增长才干,为基层社区、乡村和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师生们怀揣着炽热的社会责任感与求知热情,聚焦基层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用专业技能反哺社会,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技能、增长见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技术下乡巧解难题,科技帮扶大显身手

由机电工程学院师生组成的“智驾网维通”队伍,在澄城县阳庄村深入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带着满腔热情和专业知识,进行了科普教育和技术服务。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村民的用车、用网安全意识,并提供车辆和网络设施的检测维修服务。在网络检测维修方面,团队对村民家中的网络设备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包括路由器设置、信号强度测试以及网络安全防护等。团队还向村民普及了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提高了大家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在车辆检测维修方面,团队利用专业知识,对村民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发动机性能、刹车系统、轮胎状况等,确保每一辆车都能安全上路。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提供了专业的修复建议,还亲自动手帮助调整和修理,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解决了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团队的热情服务和专业水平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团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探秘乡村美食文化,职教学子助力传承

机电工程学院“渭遗匠心-非遗美食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前往澄城县开展了非遗饮食文化专题调研。团队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访谈、工艺记录等方法,系统采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相关数据,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实践团采取"定点+随机"双轨调查模式。通过入户走访庄头镇、城关街道等典型村落,与30余位村民开展深度访谈,系统梳理饸饹面、水盆羊肉等8项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的传统美食在地化传播特征。同步发放《渭南市非遗美食文化认知度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达97%,为量化分析非遗美食社会认知图谱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调研重点聚焦传统工艺活态传承,团队先后探访福来香麦子泡馆、建奇旋面店等5家老字号企业。在省级非遗项目“澄城旋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建奇工作坊内,成员完整记录了旋面制作工序的操作规范。在老罗家饸饹店,团队通过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传统饸饹床子的力学原理及操作技巧。文化溯源方面,团队在澄城县博物馆完成3次专题考察,结合馆藏明清时期食具文物及民俗文献,梳理出澄城饮食文化从“农耕文明”到“市井文化”的演变脉络。调研期间,团队与馆方工作人员就非遗美食文化阐释体系展开讨论,提出“技艺-器物-民俗”三位一体的保护建议。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不仅领略了澄城县非遗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收集了多份问卷调查结果,为后续助力澄城非遗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期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关注本地非遗美食文化,携手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推广绿色农业理念,乡村振兴大开新局

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功举办了以“万物不灭,类土重生”为主题的绿色助农活动,活动在澄城县热烈开展,并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通过绿色环保宣讲、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一线。活动期间,团队围绕“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核心理念,精心准备了多场环保宣讲会,向村民们普及了绿色农业知识,分享了生态种植、养殖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大家参与绿色农业实践的热情。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团队还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绿色农业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村民对于绿色农业的认知程度与需求,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此次绿色助农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理念的传播,更是一次绿色农业实践的探索。它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农业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激发了投身绿色农业实践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与绿色农业技能,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活动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非遗传承文化润心,点亮精神文明之光

为了推动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机电工程学院师生深入到渭南非遗文化传习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路,青春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在传习馆内,团队通过参观展览、跟随讲解、观看演示、亲手体验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还尝试了剪纸的制作,感受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和魅力。青年一代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新鲜事物和文化活动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和参与热情。非遗传承与青春行动的结合,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与重要,也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构建车轮上的课堂

当前,二手车市场信息不透明、交易纠纷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与此同时,红色教育作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亟需创新形式以增强吸引力。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团队先后深入渭南市燕兴汽车城、渭南市临渭区二手车交易市场,详细了解了目前二手车的普遍情况和存在问题。与中恒汽服、友毅二手车行确立了合作意向,准备共同开展项目试点。此外,团队还与渭南利星行奔驰4S店、渭南新丰泰奥迪4S店就试点合作进行了充分探讨。团队将秉承“传承红色基因,驱动产业革新”的使命,助力汽车消费升级与红色文化传播。以技术破局二手车乱象,以红色精神重塑行业诚信,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共赢。成为“红色教育创新的践行者、二手车价值再生的探索者”,让每一辆旧车都成为传播初心的“红色车轮”,让红色精神在移动与体验中深入人心。让车轮滚过的地方都留下红色印记,让每次出行都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远征。





实践育人结硕果,青春奋斗正当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的历练,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师生们提升了专业素养,增长了见识,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未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将持续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丰富实践形式与内容,引导更多师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懈努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书写更加绚烂的青春篇章,以实际行动践行职教人的责任与担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