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乔的获奖文章引发热议。

文章称,刘某乔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在短短几年内发表了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然而,这一成就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学术背景却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



事件概述:

2025年5月7日,一篇介绍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刘某乔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文章称,刘某乔作为2021级本科生,已发表14篇SCI论文,其中包括5篇一区论文和9篇二区论文,同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此外,她还曾获“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并担任助教及志愿服务工作。然而,这些成就的真实性很快遭到网友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挂名问题:尽管确有14篇SCI论文以刘某乔的名字出现在ResearchGate上,但这些论文的第一作者并非她本人,而是包括重庆大学教授刘某华、刘某龙等人。



专利代持问题:刘某乔名下有14项发明专利,但这些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也并非她本人,而是包括其父亲刘某华在内的多位教授。



学术资源滥用问题:有网友指出,刘某乔的学术成就与其父亲刘某华的学术地位可能存在密切关联,甚至怀疑其学术成果是通过“挂名”或“代持”实现的。



根据公开信息,刘某乔的父亲刘某华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且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有网友透露,刘某乔与刘某华系父女关系,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其学术成就真实性的怀疑。此外,刘某华教授在学术界的地位较高,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论文和专利。这种背景可能为刘某乔的学术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论文挂名与专利代持:

从现有资料来看,刘某乔的学术成果中存在明显的挂名和代持现象。在14篇SCI论文中,她均不是第一作者,而第一作者多为重庆大学的教授。

同样,在14项发明专利中,第一发明人也并非她本人,而是包括其父亲刘某华在内的多位教授。这种现象引发了外界对其学术能力的质疑,认为其成就可能是通过“挂名”或“代持”实现的。



尽管网友对刘某乔的学术成果提出质疑,但她仍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否涉及学术权力滥用?

根据举报信内容,刘某华教授及其团队在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编造实验内容、变造实验数据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如果这一举报属实,则可能意味着刘某乔的学术成就与其父亲的学术地位密切相关,甚至可能涉及学术资源的滥用。



学术界的公平性是科研发展的基石。如果刘某乔的学术成果确实存在挂名、代持等问题,则可能破坏科研公平性,损害其他学者的利益。这种现象还可能助长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对整个学术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网友的质疑,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然而,截至目前,校方尚未公布任何调查结果。

对此,您怎么看?

文|乖乖看点

编辑|乖乖看点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环球网、界面快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