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在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报了培训班,最近每次经过对开的人行道,路面总是坑坑洼洼,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绊倒,尤其是下雨天更加难走。现在可好,政府部门把这段路修缮好,路面平整,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市民赖先生笑着说。

为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进一步提升城区营商环境,近期,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积极探索耐损耗、工期短、成本低的“现浇混凝土+压纹”人行道修复工艺,对城区破损人行道进行“量身定制”,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创新 优化方案

蓬江区丰乐路周边公园、商圈密集,平日里人流量、车流量较多。由于频繁受到机动车碾压,导致坑洼问题不断反复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城市的美观和形象。


丰乐路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人行道坑洼问题不断反复出现,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降低成本,探索出既耐用又能缩短工期的人行道修复?该局将此问题作为重点攻坚方向,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原则,结合城市管理“八大行动”,因路施策,优化方案“对症下药”。在探索过程中,该局发现传统人行道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其抗压性能欠佳、孔隙多且强度不足,在实际使用中极易损坏。尤其是在人流量密集,摩托车频繁碾压、停放的区域,传统透水砖更是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多次对人行道的现状、周边环境以及过往行人车辆的通行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实地勘查,结合多次综合评估与论证分析,决定摒弃传统的人行道预制砖铺装方式,探索出耐损耗、工期短、成本低的“现浇混凝土+压纹”人行道修复工艺。

试点先行 降本提质

为了保障家长和学生的出行安全,该局采用“试点先行,创新养护降本提质”的策略,采用“现浇混凝土+压纹”修复工艺对丰乐路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人行道进行试点修复。



市政工人采用“现浇混凝土 + 压纹”工艺对破损的人行道路面进行施工

在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前,市政工人在烈日下紧张而有序地施工。根据周边道路设计样式,提前将烧焊拼接好的砖块模具按压在混凝土上。完工后,人行道路面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整体视觉效果良好。

据了解,虽然这种修复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优点却不少。一是耐损耗。混凝土浇筑密实、均匀,强度高、耐久性好,而且抗压强度是以往人行道砖的2.5倍,有效解决人行道基础不稳、易破损等问题,延长人行道使用寿命。二是工期短。相较于传统的预制砌块铺设方式,施工流程更为简洁、效率更高,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和环境的压力。三是成本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每平方米成本大幅降低约30%左右,切实减少财政资金投入。


修复后的丰乐路人行道路面,养护期间做好围蔽措施

逐步推广 升级见效

在成功完成丰乐路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人行道“现浇混凝土+压纹”试点修复的基础上,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近日在实施的江侨路—篁庄大道配套设施工程中,全线人行道均采用这一工艺,将从试点进入逐步推广,升级提质见效。



江侨路—篁庄大道配套设施工程中,人行道采用现浇混凝土 + 压纹”工艺

下一步,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持续践行“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以城市管理“八大行动”为契机,创新管护、降本提质,不断总结此次创新实践的经验,持续优化“现浇混凝土+压纹”工艺,扩大其应用范围,让更多市民享受到这一创新成果带来的便利。同时,积极探索更多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举措,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深入挖掘市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