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诸功臣的画像,一共有二十四名,故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本是唐朝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因为承载了二十四位开国元勋的画像而被赋予特殊的政治地位。
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秦皇汉武、汉高祖、汉光武帝以及明太祖等并驾齐驱,是后世公认的千古一帝。
李世民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开启贞观之治,大唐国力蒸蒸日上。随着承平日久,加上年迈体衰,李世民开始怀念往事。
忆往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于是便效仿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塑造属于大唐的人臣典范。
为此,李世民专门挑选了二十四位功臣,于643年修建凌烟阁来陈列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比例皆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
这二十四位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以及秦琼。
李世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凌烟阁“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表彰功臣,打造君臣努力、贞观盛世的政治团结景象,代表君王对臣下的最高认可。
入选凌烟阁即是人臣荣耀之最,因此凌烟阁代表一种忠君报国的最高政治精神,对唐朝后世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为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表面上看,凌烟阁功臣是按照官职排名,但内里说道比较多,背后的政治站位和内涵远远大于战功政绩。
凌烟阁排名的政治内涵和说道
能够入选凌烟阁的有三个条件:
首先是跟随李家晋阳起兵的从龙之臣,即所谓的平天下。
因为在隋朝末年,各路诸侯豪强割据,即所谓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
李渊家族以晋阳一隅势力起兵,西有陇右薛举、西凉李轨,中原地区是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河北地区是窦建德,东南地区是隋朝残余势力。
在当时的形势下非常危险,谋反就是生命的豪赌,非贵即死。
所以那个时候跟随李渊起兵的,都是舍命效忠的原始股,这些人的排名要高于瓦岗军及其他诸侯势力投降的后晋功臣。
其次是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靖难之臣。
与经历九死一生打天下的原始股相比,靖难功臣的政治资本更加有分量,因为参与靖难的是李世民在秦王府潜邸的绝对心腹。
他们放弃奋斗得来的荣华富贵,为了主子李世民押上诛九族的身家殊死一搏,帮助其夺取江山,所以靖难功臣比统一功臣更加有分量,在排名上压后者一头。
最后是协助李世民治天下的能吏名臣,他们帮助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推动大唐走向盛世,其功绩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此三个条件是入选凌烟阁的门槛,李世民基于此选出了二十四个功臣。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的首席心腹,最早参与晋阳起兵,大唐统一天下后的首任宰相裴寂没有入选。
因为裴寂非李世民派系,而且害死了其心腹幕僚刘文静,甚至帮助李渊打击秦王府势力。
在这二十四位功臣画像中分为三层:最内层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层为功高王侯之臣,外层为其他功臣,其中文臣七人,武将十七人。
文臣中,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萧瑀等多居前列,体现"谋划之功高于军功"。
其中,长孙无忌高居榜首,按照李世民的评价:
“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
也就是说长孙无忌并不会打仗,在大唐统一战争中无尺寸军功,却成为凌烟阁最高元勋。
首先,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主导者和策划者,其次,协助成就贞观之治,主持《贞观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是皇后长孙氏的同胞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所以长孙无忌凭借玄武门之变中的关键作用及外戚身份成为榜首。
排名第二的李孝恭是李渊堂侄,主导平定巴蜀与江南萧铣,虽统军功依托于李靖,但作为宗室成员,以次席彰显皇室团结。
接下来是排名第三的杜如晦、第五的房玄龄,他们早年是秦王府的首席幕僚,既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又是贞观年间的宰相,帮助李世民治天下,故排名靠前。
排名第六的高士廉在政治贡献较房杜低,军事上亦表现平平,但他是长孙无忌兄妹的舅舅,当年就是他做主将长孙氏嫁给李世民。因为这一层姻亲关系,所以高士廉深得李世民敬重。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魏征(第4),之所以超越房玄龄主要是李世民想体现政权合法化和政治包容的姿态。
因为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核心成员归降,在贞观之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劝谏闻名于世,被李世民视为正身之镜。
以上六名是最高宰辅行列,处于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的榜首是排名第七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既不是独自领兵打天下的元帅,也非贞观治国安邦能臣,排名靠前就是绝对的忠诚。
他是李世民的贴身武士,是玄武门正面对抗主力,曾徒手夺器斩杀李元吉,执矛逼宫李渊,凸显其对李世民的政治忠诚。
李靖屈居第八,被尉迟敬德力压一头,要知道,在大唐统一战争中,李世民负责北方支线,李靖是南方支线的实施者。
他先后平定萧铣、辅公祏,降服整个南方,是唯一一个在实力能力上与李世民并驾齐驱的军事统帅。贞观年间灭东突厥、平吐谷浑,立下不世军功。
但之所以排在第八是其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不过李靖与李世民同年去世,因其功勋卓著,在后世不断被神化,成为托塔天王的原型。
从李靖之后的排名也绝大多数是武将,反映李世民对武将的节制。
值得一提的是,秦琼尽管民间知名度极高,与尉迟敬德并列为门神,但却排在最后一位。
主要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仅负责外围防御,表现不佳,贞观年间因病早逝少有作为,既无军功傍身,也无政绩加持,只能排在末流。
除了军事和血缘姻亲关系,李世民也注重各派系政治团结,比如排名第九名的萧瑀。
他是凌烟阁功臣中出身最为显赫的一位,是西梁皇室后裔,隋朝萧皇后的亲弟弟,妻子独孤氏还是李渊的表妹。
排名第十二的屈突通早年效力隋朝,后来兵败归降李渊,跟随李世民削平群雄。
排名第十三的殷开山是南朝士族,李渊在晋阳起兵时成为其心腹。
排名第十四的柴绍是李渊的女婿,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贞观年间参与灭东突厥。
排名第二十的虞世南出身南朝士族,唐初著名书法家。
至于其余的武将功臣虽然军功显赫,但多是半路投靠,所以排名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积极参与者,是秦王府的幕僚心腹,贞观年间灭高昌,通西域,军功较李靖稍差,排名却靠后。
主要是因为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坐罪被杀。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凌烟阁排序以政治效忠与亲疏关系为双重标准。可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青山依旧在。只有以史为鉴,方安然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