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一段话:
教育就是筛选——
小学筛掉的是家里不管的孩子。
初中筛掉的是家里管不了的孩子。
高中筛掉的是家里不敢管的孩子。
到了大学筛掉的是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我觉得这段话一半对一半错。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但你不可能在高中还拼命管孩子,到了大学孩子就能突然自己管自己了。自律能力不是从大学开始才需要培养的,而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重要能力。
所以,小时候的管,就不能瞎管。 小时候的管是为了大了不用管。
1、小时候为什么必须管?
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家长正确的引导,就可能沾染不良的习气,养成不好的习惯,将遗憾终生。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没有耐心,要么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呵斥,要么是放任自流,比如扔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玩半天。家长是乐得清静了,但是过早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有巨大的危害。
2、初中为什么会管不了?
就是因为很多父母没有育儿的智慧,只知道一味严厉要求。孩子小的时候,尚且无法反抗,只能逆来顺受。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很多的叛逆和对抗。
有的家长要求太多,事无巨细,什么都想管,当然什么都管不好。
而且要求越多的家长,眼中只会盯住孩子的问题,总是挑孩子毛病,批评大于鼓励,孩子会非常讨厌你的言行,结果完全和你唱对台戏,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他也听不进去了。
3、管理底线不管细节
你要想让孩子上大学之后能够自我管理,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自律。当孩子还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就要尝试让他有主见、有想法,与其一板一眼地管理他,不如给他一个安全的边界让他自由探索。
管底线是为了不让他越界,不管细节是给他自我试错的机会。管得少,才能管得精。没有底线的家长是蠢家长,到处画线的家长是笨家长。
4、管理不如引导,命令不如建议
归根结底,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园丁与幼苗,不应该是木匠与木材。与其精雕细琢,不如呵护培养,给他充足的阳光雨露,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边界,让孩子自由成长。
一味的命令只会换来一味的服从,孩子永远不会自立自强,更不会自控自信。
人大附中家长会上,有几句经典的话:
学生是司机正在开车,而家长是副驾驶:不要抢方向盘,不要在旁边一直念叨开得不好,不要把自己当年开拖拉机的经验反复说,应该默默看着导航,快走错时提醒一下……
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
家长越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就会越成功。
文章的最后,送给大家一首 纪伯伦的诗,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活出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致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可能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你的孩子是弦上即将发出的生命箭矢。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你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