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底层教育认知》第56章,你的教育认知直接决定了你的教育水平。

一直以来,有一些问题就特别困扰我们父母,比如说厌学、沉迷手机、抑郁躺平等问题,这些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父母教育的难点。

尽管父母们也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老师课程,听了很多老师讲课,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但是这些问题却依然很难解决。甚至你父母越努力,孩子的问题反而越糟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大家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思路就搞错了,这些问题都是一些系统性问题,却被我们当作是线性问题来处理。

线性问题VS系统问题

什么是线性问题?

简单的是说就是一条线上的问题,前后因果明确,往往都是可以解释为“因为……所以……”。

就比如说,桌子上的杯子掉地上摔碎了,我们就可以说“因为杯子掉地上,所以摔碎了”;再比如说中午吃了不好的食物拉肚子,我们就可以说“因为吃了坏东西,所以拉肚子”;再比如车坏了,我们就可以说“因为某个零件有问题,所以汽车坏了”。

这些问题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都可以看作是一条因果线上的,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线性问题。

而系统性问题则不同,它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一个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多个因果线,而且这些因果线可能还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孩子的厌学问题,就是一个明显的系统性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你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理由来解释吗?

你可以说学习东西没用导致孩子厌学,也可以说学习的东西太枯燥乏味导致厌学,还可以说父母老师的批评指责导致的孩子厌学……总之,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你还很难明确的说出是哪一点导致了孩子厌学。

不仅如此,这些因素还密切联系,就比如说孩子之所以感觉枯燥乏味,就是因为孩子感觉这些东西没用,而也因为枯燥乏味不愿意学,孩子就容易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可以说,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也正因为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还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厌学问题就不是一个线性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类似的问题,像沉迷手机、抑郁、躺平等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但我们父母在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时,却用解决线性问题的思维,那自然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了。

解决系统性问题的方法——第二序改变

如何解决系统性问题,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其实已经给大家分享过,就是用第二序改变的思维来解决。

第一序改变指的是系统内元素的改变,就是系统不变,只是改变具体元素,这个方法适合解决线性问题;而第二序改变指的是系统层面的改变,不是改变元素,而是直接改变系统,这适合解决系统性问题。

线性问题适合用第一序改变来解决,比如说如何避免桌子上的杯子掉地上碎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杯子放桌子中间,系统没变,只是改变了系统内的元素,由放在桌子边改为放在桌子里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