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的女孩不需要37个洋娃娃,有3个就够了。”
——川普,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二任期)
在川总眼中,真正的美国梦不是满地的洋娃娃,而是满屋的节俭。最近他对“一个小女孩到底该拥有几个娃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似乎洋娃娃成了国家经济安全议题的延伸。他的结论很简单——三个就够,顶天了。
你以为他在开玩笑?不,这是经济哲学——上流消费,众生节俭;富人囤娃娃,穷人啃理念。
洋娃娃与美国战略的伟大对齐
川总给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因为我要对中国加145%的关税,而中国出口了太多玩具,所以你女儿的娃娃要砍掉一半。”
这逻辑听上去颇有“经济学原教旨主义”的风范,仿佛现代版的“勒紧裤腰带搞建设”。只不过,这建设不是高铁、不是芯片,而是“川总抽风式的强大”——让你家女儿少个芭比,让你家儿子进厂打螺丝。
真是一举多得:女孩学会节俭,男孩习惯工厂,家庭接受贫困,社会重拾旧德,阶级划分更稳。卡扎菲、萨达姆在天有灵,发现原来是被同类所灭,他们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生在错误的大陆。
“娃娃有罪,富人无辜”:新时代的圣训
你以为这只是个口误?错。川总团队从福克斯新闻到财政部长贝森特,全力炒作“洋娃娃神话”,活像在开一场“再工业化圣战”。他们说:不让你家小孩玩37个娃娃,是为了让你“有机会拥有一栋房子”。多感人,仿佛明天就能回到1980年工薪族买得起房的年代,只不过房子要用你家孩子的娃娃钱来换。
至于川总自己的儿孙女们是否也只拥有“3到4个”洋娃娃?没人提。但是东欧皇后梅拉尼娅曾经展示了小儿子巴伦的满屋子玩具,傲视任何美国平民。川总家的高尔夫、游艇、黄金电梯,和芸芸众生的儿女没有关系,就像卢浮宫的冷气永远吹不到埃及金字塔的石匠。
娃娃票、布票、肉票新时代
既然洋娃娃已成美国国家战略资源,下一步也许是推出“娃娃票”:
• 每户限娃娃3只,多者需申请“家庭节育减奢证明”;
• 买芭比娃娃需交“反中国依赖税”;
• 背后印刷有川总头像,写着“Make Toys Few Again”。
再延伸下去,美国的“绿色未来”也有了方向:粮油肉蛋凭票供应,一周吃一次肉,这其实也是为了百姓着想,美国是世界第一肥胖国家。为了改善美国的饮食结构,也可以考虑恢复每周吃一次肉的制度,其余时间靠青菜和土豆炖豆角维生。家家后院开垦,门前养鸡,城市即农村,车库即菜园。控制热量,控制思想,一举两得,Make America Thin Again。
看着是不是像极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是“进步自由民主社会”的2025!
“洋娃娃”只是开胃菜
当很多老美还在琢磨怎么跟孩子解释“为啥圣诞节只有一个芭比娃娃”,别忘了你的出身,川总的儿孙们可不止满足于洋娃娃:他们有的是高尔夫俱乐部的“祖传VIP卡”、马尔拉戈的私宴、海湖庄园的童年记忆,还有未来的——“总统接力棒”。
川普家族的教育方针显然不是“娃娃减半”,而是“权力加倍”。正如古罗马时代元老院里贵族教育理念:“穷人负责服从,贵族负责管理。”
想让你家的孩子摆脱贫困跨越阶层?少买娃娃是第一步,上山下乡、去重返美国的苹果工厂组装手机是第二步,第三步是理解“美国梦”的真相:
你永远赶不上别人的起跑线,因为你连上场资格都没有。
美国再次伟大,娃娃先减配?
“人民只需要一件衬衫、一双鞋、一块肥皂。”这是1970年时苏联政府的宣传语。今天,美国却借“洋娃娃”重走此路。区别在于:我们曾因为贫穷而忍痛放弃童年,他们却在富足中主动砍掉孩子的玩具,只为维系某种“强硬贸易姿态”。——而最终买单的,是那些既没娃娃,也没股票,更没参政资格的普通人。正如鲁迅曾说:“有一群人既不劳动,只享受消费,却总是在教育别人节俭。”
如今,美国的洋娃娃故事,只不过是他们给你上的又一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