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蹲在田埂上,烟袋锅子对着天比划。
麦粒灌浆正紧呢,老天爷这脸色比翻书还快。昨儿还见他蹲在村口大树下,跟几个老汉念叨着啥。农历四月十一,庄稼人的眼睛都钉在云彩上。
小麦穗子鼓着劲儿长,就盼着日头足、雨水匀。“四月十一晴,三日见白面”,老辈人这话在村里传了几十年。可要是日头毒过了头,河底都能晒出裂缝来。
“四月十一日头笑,泥巴河底变成路”,这话听得人心里发紧。玉米苗刚破土,棉花籽才冒芽,没水咋往下长?前儿邻村老张头还说,去年旱得玉米叶子卷成绳。
这边怕旱那边怕涝,南方的稻田正等着分蘖呢。
“四月十一连绵雨,麦子水中鱼儿吃”,这话不是吓唬人。麦穗泡在水里发霉,连鱼都抢着吃,多糟心。村东头王大爷掰着指头数,说农谚准头有七八成。
可现在天气预报天天播,年轻人都说老理儿过时了。去年四月十一东边村防了涝,西边村没准备,损失差老大。李老汉不识字,却能根据云彩变话,比书本还灵验。
他总说,老辈人拿汗珠子攒下的经验,错不了。可这气候变化快,单靠老俗话也不踏实。
手机里的天气预报,他每天都让孙子念好几遍。“四月十一雨淋淋,四十五天雨不歇”,这话到底准不准?
今儿早起天阴沉着,李老汉站在门口直叹气。
麦田里的麦子已经泛黄,就等着晴天晒一晒。要是真下起来,抢收都来不及,麦穗子全糟蹋了。玉米地刚浇完水,再下雨怕要涝着根。
棉花苗才长出几片叶,经不起雨水泡。
村里的年轻人说,现在有科技,不怕天气变。
可李老汉觉得,老俗话和新科技,都得信。老俗话是老辈人的智慧,新科技是现在的帮手。
两者结合着来,种地心里才更有底。就像去年,听了农谚又看预报,收成还不错。今年这天气,到底会咋样?
谁也说不准。
但庄稼人心里清楚,不管晴雨,都得早做准备。
旱了就浇水,涝了就排水,总不能等着老天爷帮忙。
李老汉掐灭烟袋,扛起锄头往田里走。不管明天是晴是雨,先把地里的活儿做好再说。
“有雨无雨,就看四月十一”,老辈人这话还在耳边响。可现在的庄稼人,既要盯着天,也要靠自己。
老俗话是汗珠子砸出来的经,新科技是咱瞅天的眼,俩都离不得。这收成的账,终究是靠双手算出来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