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8日讯(通讯员 吴文忠 戴泽源)2025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以疫苗为盾,筑牢儿童健康防线。新手妈妈如何为宝宝接种疫苗?近日,厦门市海沧区新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理了预防针接种攻略,带您轻松通关疫苗接种全流程。

疫苗守护的四大秘密武器

个人专属防护罩:激发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精准识别麻疹、百日咳等常见病原体,让“健康刺客”无从下手,降低重症风险。

群体免疫屏障:当90%宝宝完成接种,就能为无法接种的宝宝(如新生儿、免疫缺陷的儿童)撑起保护伞。

家庭经济守卫者: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家庭医疗支出及社会资源消耗。

人类健康里程碑:如天花已通过疫苗消灭,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发病率显著降低。

疫苗有哪些?怎么选?

目前,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

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居民需按规定接种,这些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肝、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等传染病。注意:如果不接种这些疫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入托、入学及后续出国等手续的办理。


2024年12月2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从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费选择是否接种属于补充防护,根据宝宝体质和家庭需求选择,进一步降低疾病风险。


接种全流程安心手册

1、接种前准备:前3天观察受种者的健康状态,若处于感冒、发热、腹泻或有伤口感染、皮炎等症状,建议推迟接种,避免加重不适。

2、如实告知:接种前如实向医生报告健康状况,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一步。需如实告知:近期身体健康状况、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3、接种过程“不马虎”,要核对个人信息、疫苗名称、批号及有效期,确保“人苗匹配”。接种后,坚持30分钟的留观,90%严重过敏反应在此阶段发生,若现场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皮疹等症状,要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

4、24小时黄金护理期,保持针眼干燥,多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若出现轻微红肿、疼痛,可用干净毛巾冷敷;24小时以后需要用干净的温毛巾热敷(卡介苗除外),可帮助消肿止痛。同时,密切关注体温、精神状态和食欲。若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头痛、呕吐、严重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新手妈妈高频疑问TOP6

Q1:推迟打疫苗会影响孩子健康?

A1:推迟接种疫苗只是推迟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但建议家长们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Q2:接种了疫苗就肯定不会患病?

A2:疫苗只对特异性病原体类别预防,不包括所有的型别。预防接种虽然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

Q3: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A3:在到达最早接种年龄后,多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只要不在同一部位接种即可。

Q4:可以接种不同厂家的疫苗吗?

A4: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同一工艺、同一厂家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只有遇到疫苗长时间断货、孩子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实在无法实现上述要求,才更换品牌。

Q5:打完疫苗后,需要做抗体测试吗?

A5:没必要。只要全程接种,绝大部分人都能够产生足够的保护,但不一定以“有抗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且没有抗体≠没有保护≠没有免疫力。

Q6:什么情况下需要推迟打疫苗?

A6:①正在发烧或患急性病或者罹患传染性疾病期间。②严重湿疹,化脓性皮肤病。③慢性病活动期,如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等。 ④近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至少3个月后才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但免疫球蛋白一般不影响灭活疫苗的接种。

自2012年以来,新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数字化门诊,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特色:

1、儿童体检与接种一号解决,中心接种门诊与儿童保健门诊提供“预约一条龙”,在厦门疾控预约号源即可同时用于疫苗接种及儿童体检。

2、信息识别码一刷即查接种记录,解决流动儿童漏种、重复接种问题。

3、电子档案实时更新,将儿童接种记录与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绑定,家长可在微信公众号“厦门疾控”登录查询。

4、接种短信、电话提醒服务,避免儿童漏接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