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内战。南、北朝鲜引发的战争与中国的解放战争极其相似,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但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在朝鲜战争中参与的国家有很多,进而使得这场战役被划分到国际性的战争中去。

这本是一场朝鲜人民自己的争斗,但是直到1950年9月15日,因美军等联合军团的参战,使得这场战役意义非凡。从美军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他们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发起了大规模作战,给朝鲜人民造成了碾压的趋势。

美军参战本来与中国无关,但是他们却触犯了我国的底线,将战役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回应朝鲜提出的请求,远赴朝鲜作战。在抗美援朝的众多战役中,上甘岭战役绝对算得上是最为激烈的。美军为了能夺下这个军事要塞,派遣美7师与韩2师等联合军团大约6万多人的部队,向上甘岭发起了冲锋。



上甘岭惨烈战役

美军在这次战役中,充分发挥出了装备上的优势,投入大炮300多门,170多辆美式装甲坦克,派遣200多架飞机出动3000多次,对上甘岭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狂轰乱炸。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候,美军投放的炮火数量,使得一个阵地的山头被足足削降了3到4米,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经远超二战时期的水平

然而就在这场炮火连天的战役中,中国志愿军中的一名战士仅仅凭借一杆枪,在32天的时间之内击毙美军214人,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直到30年后美军仍“念念不忘”



上甘岭胜利的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上甘岭战役中的狙神,到底凭借怎样的操作,能让美军久久不能释怀?

狙神初入战场

1952年10月14日,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将近两年的时间内,美军已经从最初的主动进攻改成被动防守。为了能一改战争颓败的局面,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采纳了联合军团第9军提出的“摊牌行动”计划,对上甘岭区域发起进攻。

然而就是这场即将发生的激烈战役,使得志愿军诞生了一位狙神,他就是中国志愿军战士张桃芳。



上甘岭狙神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出生于江苏兴化,本是贫苦家庭出身的他,应该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在1950年的夏天,年仅19岁的张桃芳在村里听到了,老人们提到的有关发生在鸭绿江的事情。虽然张桃芳所接受的文化程度有限,但是他有一颗爱国之心,于是他凭借一腔热血决心报效祖国,在1951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张桃芳从入军开始,接受了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接受了不到2个月的射击训练,正是这短短的2个月时间,给了他宝贵的作战经验,使得他在朝鲜战场中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



初入战场的张桃芳

张桃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加入抗美援朝的队伍,成为了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中的一员。在当时志愿军214团主要负责驻防在朝鲜战场的元山,预防敌人的反扑或者偷袭。

初到战场的张桃芳,在国内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当他领到第一支由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时,整个人都被它给深深吸引了。在此期间,张桃芳除下赶路的时间,一直在摸索新枪,一天到晚练习持枪的动作,正是在他的坚持努力下,才能使得张桃芳在炮火不断的战场上心如止水、稳如泰山。

志愿军为了能打消敌人嚣张的气焰,决定训练一批特等射手,对敌人实行狙击。张桃芳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兴奋了,于是积极报名参加了组织的选拔赛,然而他的成绩却给了张桃芳很大的打击。



张桃芳狙击作战

由于张桃芳和新枪的磨合度不够高,在比赛中他连续发射的三发子弹,成功地与枪靶擦肩而过,取得了零分的成绩,这让负责训练的连长都无言语对。为了能提高准确度,张桃芳在接下来的空余时间内,总是手持空枪以树木、飞鸟等作为练习瞄准的对象,提高射击的精准度

1953年1月,志愿军214团应上级指示前往上甘岭地区进行支援。张桃芳初次来到579.9前沿阵地,美军的飞机大炮就开始了轮番轰炸,使得阵地变得面目全非。而张桃芳作为接受过训练的射击手,第一次正面迎对敌人

他潜伏在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地方,连续开了几十枪,没有一发打中敌人。这个初入战场的新人,不但没有沉住气,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只能撤离。据张桃芳后来回忆:“射击台最近离敌人不到100米,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眼睛是蓝的还是黄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美军士兵休息

估计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面对狙击手时,敌人能感受到的最大威胁不仅仅来自狙击手精准的射击,最主要的还是狙击手制造的突然性与隐蔽性。每时每刻都让敌人处在高度紧张之中,让敌人感受到:下一发子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过来,不知道射向何方,这才一名合格的狙击手最基本的操作。

然而初当狙击手的张桃芳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第一次实行狙击作战就失了手,于是他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老狙击手教给他一个窍门:“敌人在对面上山时就瞄准他的脑袋打,下山时就瞄他的脚。”

在老同志的虚心教导下,张桃芳重获新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狙击风格。为了能在下一次的狙击任务中不负众望,张桃芳开始熟悉周围的环境,寻找较好的隐蔽地点作为射击点。他不但研究敌人的日常作息,就连敌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也进行了摸查。



张桃芳虚心学习

上甘岭狙神大显神威

在他的努力下,张桃芳终于有了质的变化,他已经适应这种狙击的节奏。于是在一次实行狙击任务中,他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他利用周围的树木、花草作为掩体,通过来回不断地切换狙击点,使得敌人摸不到头脑,也让敌人无计可施。

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枪声响起,一名穿着美式军装的人迎声而倒。对于突然响起的枪声,美军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紧接着第二声枪响紧随其后,第二名美军士兵再次倒下。这可让美军惊慌失措,赶紧四散而开,寻找周围的掩体。他们举枪观察四周,意图寻找枪声的来源。

张桃芳赶紧转移了狙击点,向下一个埋伏点进发。就是通过这样的战术,他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总共以240发的子弹就击毙美军71人,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美军心中难以抹平的痛。



战场上痛哭的美军士兵

有了第二次的狙击经验,张桃芳才开始他的狙击生涯。张桃芳凭借优异的狙击成绩,在志愿军战士中被称之为上甘岭狙神,然而作为一名新兵就能取得如此高的荣耀,很难让人接受。于是在作战参谋的亲眼见证下,张桃芳将三名敌军当场击毙,从而坐实了狙神的称号。为了鼓励张桃芳能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再创佳绩,参谋长将一双崭新的皮鞋赠送于他。

从此张桃芳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不但打消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而且还成为美军心中的阴影。美军在上甘岭高地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的时候美军士兵都不敢在前沿阵地闲逛,深怕有命出去没命回来

为了能躲避张桃芳的子弹,美军特意修建了防御工事,整天躲藏在战壕中,不敢将身体或者头部展露出去。美军真的是被张桃芳的枪法给打怕了,于是为了能鼓舞美军战士的士气,美军将领特意从联合军团调遣一名狙击手,前往上甘岭阵地予以颜色。

狙击手巅峰对决



美军狙击手

1953年7月,张桃芳如往常般拿着狙击枪来到狙击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敌军阵地上早已有一名狙击手在等待他的到来。张桃芳还没有来得及做准备,只听见一声枪响,一颗子弹打在了他即将趴下去的地方。

对于突如其来的子弹,张桃芳做出了及时的应对,他连忙躲进周边的战壕,拿起一顶钢盔伸出战壕外。然而枪声却没有再次响起,张桃芳心想:坏了,看来对方也是一名狙击手

因此一场狙击手的较量就爆发了。张桃芳为了能摸清敌人射击的位置,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一个战壕转移到另一个战壕。在他转移的过程中,美军的狙击手疯狂朝张桃芳开枪,估计是美军培养的狙击手水平不够高,子弹都落在了张桃芳的脚下。



张桃芳狙击敌人

在这个时候,张桃芳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假装受伤骗过了美军狙击手的追击,并顺势来到有掩体的地方,开始发动反击。上甘岭地带在美军炮火不断的关怀下,满地残枝断木,这样的环境给张桃芳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随着两道枪声的响起,狙击手大战正式落幕。美军那名狙击手应声而倒,张桃芳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据后来美军报道中提到,被张桃芳击毙的那名美军狙击手,在美军士兵中有着很强的声望,是一名王牌狙击手,有着“幽灵”的称号。

张桃芳一人一枪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他曾在32天的时间之内,击毙美军士兵214人,创造了志愿军狙击人数最高的纪录,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上甘岭狙神”、“志愿军神枪手”



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1953年,志愿军总部赐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以示鼓励。张桃芳在朝鲜战场的成就,不但鼓舞了我军战士们的士气,而且让美军久久不能忘怀。直到30年后,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讲到张桃芳这个人的时候都不寒而栗。

上甘岭狙神张桃芳,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应该拥有的魄力和胆色。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狭路相逢勇者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