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作家李秋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罗马教授》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万圣书园·优盛阅读空间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邱华栋,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李洱,诗人、资深媒体人方泉等受邀参会,分享会由《经济观察报》原总编辑何力主持。


分享会上,李秋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和过程,《罗马教授》是在自己六十岁生日前后写作的。他认为人生是否成功,是以朋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每个人身上都活着一个罗马,写作过程中罗马这个人物逐渐有了自己的逻辑和情感,这是我此前从未真正想到过的。"

邱华栋认为,《罗马教授》勾勒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肖像,也在是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小说非常好读,充满了悬念,让人一口气读到结尾。从表现形式上看,小说使用了讯问笔录,短篇小说,社交媒体,档案等类型的文本,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声部叙事方式,是当代小说中的力作。在世界当代小说中,有很多讲述关于大学教授的文学形象,如《洪堡的礼物》《小世界》等。他最后表示,在"乡土中国"的庞大书写体系中,《罗马教授》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堪称凤毛麟角,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凡且重大的意义。


李洱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在谈到小说时说,一代作家有一代作家的使命,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触角。他说,最初读到《罗马教授》时,是怀有一定的担心的,但读到罗马和林涛的关系在小说中建立起来后,小说开始变得有趣了,罗马这个人物开始和历史与现实产生了联系。当读到结尾在悬崖的有趣设置时,感到罗马是一个知识分子形象在黑暗中的显影,希望读者在读到这部小说时,能看到这个丰富的文学形象,早些意识到欣赏北斗七星的意义。

方泉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狂奔一生与看北斗七星的关系,这是个古老的话题,如今文学是个边缘化的领域,但李秋生关于这个话题的探讨依然很有意义。


作家金辉在现场表示,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很高,越看越有细致的阅读感受,罗马身上有很多成功者的影子,他是双向情感障碍,但他又何尝不是双向价值纠缠呢?

《罗马教授》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评论者这样写道:"在阅读《罗马教授》的过程中仿佛在审视一面镜子,又仿佛在慢步于心灵的迷宫。作者巧妙地通过罗马教授的双面人生,揭示了知识殿堂背后的阴影——权利的游戏、情感的纠葛和自我认同的危机。《罗马教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李秋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认为人类文学的高峰已经过去,所以我要向以前的经典致敬。《红与黑》写的外省青年于连与我小说里的主人公很相似。《培尔·金特》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戏剧,罗马身上也有它的影子。《莫扎特传》里萨利埃利对天才的嫉妒竟然让我感到了诗意。致敬《砂器》是因为我的小说是一部"伪侦探小说",它以侦探的线索去探讨人性。

《罗马教授》是李秋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24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是一部围绕大学文艺理论家罗马教授神秘失踪展开"伪侦探小说",以环绕和穿插于故事周边的各种辅助性"副文本"讲述了一个以学术界为背景的悬疑故事:罗马在博士生凌丽的论文答辩当天突然消失,引发广泛关注。凌丽因导师失踪陷入焦虑,决定自行调查。同时,警方的调查也逐步展开……

罗马奋斗一生,混成了大教授、大V,声名显赫,但到晚年,他却发现自己的一生失败了。直到临终前,他才用录音笔说到:"我现在仰面望天。林涛,我知道你为什么老爱用望远镜看星星了……我看到了北斗七星,它这勺子的造型太美了……我活了六十多岁,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它们。现在,我不知道剩下的时间还有多久……我不再说了,我要安静地欣赏这七颗星星……我又有些释然了……我在最后的时刻开始学着做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