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The Tommy Edison Experience,kaiserscience,medicalnewstoday。

什么是失明?

视觉是如何产生的?这需要眼睛跟大脑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

当光线进入眼睛,晶状体会将其聚焦,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紧接着,这些图像会被转换成电信号,由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被我们的大脑解读为视觉信息。听起来很流畅很简短,实现起来还是非常精妙的。



我一直非常害怕看不见,比起各种其他残疾,我真心认为失去视觉是最恐怖的。当然我毕竟什么都没经历过,就是自己这么想。

所谓的失明并非单指完全啥都看不见的情况,而是说存在视力严重或完全丧失的视觉障碍,很多盲人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视力,当然也有天生完全丧失的。失明的等级通常根据视力丧失的程度进行划分,包括完全失明、近乎完全失明、法定失明。



完全失明很好理解,就是完全丧失视力,这类人连光感都是没有的,无法确定光暗。近乎完全失明则是残留了部分视力,但基本上就是能感知光线。法定失明指的是由法律和政府机构为符合特定福利和服务资格而确定的一种分类,对此的定义是基于视力和视野标准的,矫正视力低于一定阈值的个人被视为法定失明。



盲人的眼睛可能看起来跟你我没什么区别,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明显的特征,这是根据他们复杂的失明类型来影响的。首先是因为看不见东西,所以失明的眼睛就没办法跟场景中的各种存在互动,这种视觉追踪或聚焦的缺失可能会很明显。另外,因为虹膜功能的减弱或缺失,他们的虹膜无法发挥功能,于是就显得比较呆滞。

失明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



天生的盲人涉及到了遗传因素,他们可能携带了某些遗传性疾病和遗传基因,这些会增加视力障碍和失明的风险,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莱伯氏先天性黑蒙和白化病等等。

后天的盲人则可能是因为疾病导致的,这可能性就非常多了。也可能是因为事故导致的眼部损伤和创伤。

盲人会看到什么?

好奇心是无法遏制的,盲人们过得非常不容易,但很多人在想到盲人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的好奇:“盲人会看到什么?”



与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不同,实际上失明并不意味着看到的是一片漆黑或者是类似电视雪花屏。盲人们的视觉感知差异其实是很大的,这取决于其视力障碍的原因和性质。

确实有人看到的完全的纯黑,而另一些人则能感知到不同程度的光、形状,甚至颜色。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这些能描述出自己所见的盲人,全都是后天失明的。“看到什么什么”的概念意味着是存在视觉感知的,而先天盲人可能是缺乏这种感知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无法描述你压根没有感知过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视觉就是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是真的无法说出看到了什么。

先天盲人缺乏视觉经验,其大脑视觉皮层会经历跨模态重组,形成独特的非视觉认知系统。很多盲人的其他感官异常灵敏,他们能通过手杖探路传回的触感和听觉来确定目前所在的空间。2017年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的一项研究发现,先天盲人听觉皮层厚度比明眼人增加15%,负责处理空间定位的右颞上回灰质密度显著增高。



先天盲人也是会做梦的,但是他们的梦中没有视觉元素,是完全由于声音、触感和情感构成。

而后天盲人就能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了,标题内容就要来了!可别说我是标题党哦。

后天盲人述说自己所看到的情况的时候,很多会说像是在漆黑的房间里闭上眼睛一样。而有些人则能看到不同程度的光线、阴影,甚至是残留的视觉记忆的经历。



“残留的视觉记忆?”这个怎么理解?约60%的后天盲人会出现邦纳综合征(Charles Bonnet Syndrome),在清醒状态下会产生复杂视觉幻觉,如看见几何图案、人脸或完整场景。这与视觉皮层自发性放电有关。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雷戈里开展的一项研究,报告发表于《自然》杂志,研究对象是一位名为SB(代称,研究中就是这么叫的,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的男子,他在10个月大时失明,50年后通过角膜移植恢复了视力。



这名男子此前只在婴儿时期拥有视觉,当他恢复视觉后,他回忆自己失明期间所见的,他说感觉就是纯黑色,但是他的脑中却构建出了自己经常出没的区域的空间,这些空间是概念化的,他就是知道那边有什么,但却不是看到了。当他恢复记忆后,他最先理解的颜色是红、黑、白三种颜色。

美国人迈克尔·梅也接受过类似的研究,梅在6岁半时失明,43岁时恢复视力。当他恢复视力后,他认不出妻子和孩子的脸。回忆期间所见,他说他能感知光,能根据摸到的东西幻想出形态,但都是跟儿时获得的视觉图像进行比较,因此恢复视觉后看到的东西跟自己想象的差异很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