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5 分钱的冰棍甜透了整个夏天;打补丁的衣服在山风里摇晃,偷红薯的欢笑还回荡在田埂……
70 后这一代人,把青春写成了一部迁徙的史诗,从故乡到远方,从年少到白头,一辈子都在打工的路上奔忙。
20 岁以前,他们背着蛇皮袋挤上绿皮火车,眼睛里装着对花花世界的渴望。那时候中专大学难考,复读丢人又费钱,农村的孩子只能把梦想揣进裤兜,跟着同乡奔赴陌生的城市。当看到城里女孩烫着 “大波浪”,男孩蹬着 “三接头”,留守农村的他们只能踩着轮胎皮做的草鞋,在放牛砍柴中看着时光流逝。
20 岁以后,为了撑起一个家,他们成了升级版的 “包身工”。全村一部座机电话,高音喇叭喊人接电话的声音里,藏着父母的牵挂和游子的思念。打工攒钱、娶妻生子、盖起乡村别墅,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可房子建好后,为了孩子的未来,又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
30 岁以后,他们掏空积蓄在城里买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业上。几百块一节的补习课,几万块的网课,钱如流水般花出去,换来的却是孩子毕业即失业的无奈。50 多岁的父母依然在工地、作坊里拼命,而 20 多岁的孩子却窝在家里啃老,这种错位的人生图景,成了许多 70 后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如今,70 后们站在人生的中途,身体开始衰老,工作越来越难。工厂的大门对他们关闭,社保没交够不敢辞职,养老、育儿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回不去的农村养不了老,留不下的城市安不了身,他们在时光的褶皱里,默默承受着命运的重压。
但请别忘了,你们也是该被心疼的人。半生风雨,为家人遮风挡雨;一世奔忙,把岁月熬成沧桑。是时候停一停脚步,为自己活一回了。
70后,往后的日子,愿你们能在辛劳半生后,寻得一方安宁,享一享迟来的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