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蹲在麦田里直叹气,刚打完吡虫啉的叶子背面,蚜虫还在扎堆啃嫩叶。往年喷完药三天见效果,今年虫子跟没事似的,叶片卷得比麻花还紧。



地头的王大姐拎着喷雾器直跺脚,“这药钱白花了,到底哪儿出问题了?”原来蚜虫早对吡虫啉这类老药有了抗性,一代代虫子把抗药性当成“传家宝”。

传统药剂用了十几年,虫子的耐药基因像春天的野草,疯长不息。



农科院的老李头说,现在不少产区的蚜虫,对吡虫啉的耐药性比十年前高了20倍。咋办?

五类新药剂成了破局关键,各有各的杀手锏。新烟碱类里的噻虫胺,就像给蚜虫设了立体陷阱,30%悬浮剂稀释3000倍,48小时能灭95%的虫。这药厉害在持效期长,打完药能护庄稼5 - 7天,可千万别连着用,免得虫子练出抗药性。



三氟苯嘧啶更绝,直接让蚜虫“吃不下饭”,12小时拒食率超90%,配合联苯菊酯,柑橘木虱见了都得躲。进口的这新贵虽好,可价格让不少农友犹豫,到底划不划算?氟啶虫胺腈是双模杀手,触杀内吸双管齐下,1克药兑15公斤水,藏在叶背的蚜虫也跑不了。

田间试验测过,治抗性桃蚜,它比吡虫啉强8倍多,就是得现配现用,怕晒怕搁。双丙环虫酯像个温柔卫士,仿天然除虫菊酯结构,杀蚜虫却少伤益虫,大棚里用最合适,药膜能护21天。种草莓的陈大哥试过,用了这药,瓢虫死得少了,虫子也没了,这法子中用!



乙基多杀菌素来自天然发酵,4小时能撂倒85%的蚜虫,和螺虫乙酯搭配,虫卵都不放过,种草莓樱桃的首选。绿色防控是趋势,可这药的持效期能不能再长点?

农友们心里都打鼓。



科学用药有讲究,清晨露干后喷药,叶背才是蚜虫的老窝,喷药可别漏了地儿。

药剂复配能增效,新烟碱类加菊酯类,杀虫速度能提40%,可别单凭一种药打天下。抗性管理得记牢,一个生长季同一种药别超过2次,不然虫子抗药性又得往上蹿。寿光的蔬菜大棚、赣南的脐橙园,这些难缠的产区,靠新药都打出了漂亮仗。



可有人犯嘀咕,新药效果虽好,会不会像老药一样,用几年又不管用了?

咱种地的,最怕老法子不管用,新药虽好,得学会轮换着用,别等虫子耐药了才后悔。

“蚜虫难治别发愁,新药要用对路数”,种地跟过日子一样,得跟着科技变,不能死守老经验。

到底哪类药最适合自家庄稼?还得看作物品种、虫情轻重,多跟农技员请教错不了。害虫在变,咱的法子也得变,掌握新药用法,才能让蚜虫无处可逃,保住咱的收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