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徐向前元帅以及陈赓大将了。徐帅和陈赓参加革命都非常早,资历很老,当然名气也很大。此外,还有一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就是同样资深的周士第。



而在一期众多的毕业生当中,有两位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按照资历来讲,的确有些低了。那么,他们都是谁?

阎揆要

阎揆要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和陈赓以及徐向前都是同期的校友。他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清涧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意义重大,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不过红军时期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兵运工作,曾先后任杨虎城部警卫团副团长、团长。一直到1938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从事的兵运工作结束,才又加入了八路军。



抗战开始后,阎揆要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参谋处长,纵队参谋长等职。后来。他去了前线,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阎揆要先后担任任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之所以他看起来没有其他野战军参谋长军衔高,也是考虑到他之前的经历,毕竟他做的是秘密工作。甚至,上级还把他入党时间给搞错了。

不过后来上级曾打算给他补授上将军衔,但他对军衔的高低并不在意,拒绝了。

彭明治

彭明治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毕业生,1925年就入了党,在叶挺独立团老早就担任过排长了,还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跟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他担任过师参谋长,也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

从红军时期的表现来看,他的确要和周士第或陈赓有些差距,但他也是师级干部,级别并不低。

抗战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参谋长,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685团团长。没多久就率部南下支援新四军,并扩编为苏鲁豫支队,任司令员,领导开辟苏鲁边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担任了第三师7旅的旅长。

抗战胜利后,他随部北上东北,仍然担任旅长,可惜因病离开一段时间,后来担任了四野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解放后,他被调往了外交部,担任了驻波兰大使,大概率是不会参加授衔了。不过他因病又回了国,并且再次回到军队,担任河北军区司令员。因此,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