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凭栏 · 主播 | 杨枪枪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续写的神话传奇,引爆了全民观影热潮。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哪吒的宣言,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掌控感,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时,最该有的态度。
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虽然性格叛逆,但是信念坚定,英勇善战,在商周朝代更替的战争中,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所取得的功绩,与他为人处世有清晰的自我界限、面对强权不轻易妥协和果敢的行事方式密不可分。
在物欲横流的世间,无底线的老实,换来的只是他人的轻视。
而身上有刺的人,自带锋芒,是让自己坦然行走于世的底气。
" Type="normal"@@-->
殷商末年,纣王残暴,民不聊生。
阐教师祖元始天尊先让姜子牙下山助周灭商,再让太乙真人安排镇教之宝灵珠子投胎到凡间,成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为将来辅助姜子牙提前做准备。
李靖的妻子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孩子还未出生。
直到有一天,殷夫人梦到太乙真人前来送子,结果次日诞下一个肉球。
李靖担心这是妖怪,举起剑就要劈下去。
这时,肉球光芒四射,从球中跳出一个手上套着金镯,肚子上围着一块红绫的小孩子。
金镯和红绫,其实是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他长得眉清目秀,遍体红光,人见人爱,李靖夫妇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看到灵珠子已成功下凡,太乙真人驾鹤前来贺喜。
他提出收孩子为徒弟,并为他取名哪吒。
孩子一出生就与仙家结缘,李靖自然欢喜。
出生于将军府,在父母的庇护下,哪吒无忧无虑地成长,这也导致他自由任性。
有一天,天气正是炎热,哪吒在府中无所事事,天性好动的他坐不住,于是央求母亲允许他到关外游玩。
来到九湾河边,看着清波粼粼,哪吒准备下水洗澡解暑。
没想到这条河连着东海,当他挥舞着混天绫兴奋地戏水时,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在宝物的神力之下晃荡起来。
巡海夜叉前去查看,发现是一个小孩子,便朝着哪吒一斧劈过去。
哪吒看对方来势汹汹,也不甘示弱,他把乾坤圈掷向夜叉,竟把夜叉打死了。
听闻夜叉死于一个孩子之手,龙王三太子敖丙前来增援。
看着哪吒的孩童模样,敖丙自认为比哪吒强。
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是人性使然。
同样不问缘由,敖丙拿起画戟直刺哪吒。
看到来者不善,哪吒也气愤不已,他躲开敖丙的画戟后,抛出的混天绫一下子就把敖丙裹住。
然后,他再用乾坤圈把敖丙打得显出龙的原型,抽出龙筋,打算给父亲束甲。
“九湾河下诛夜叉,怒发抽了小龙筋。”
哪吒有着小孩子的顽皮天性,同时也有着不容人欺负的好胜心。
面对夜叉和敖丙的恃强凌弱,哪吒如果一味忍让,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更加肆无忌惮。
常言道:
“虎露威严蛇必善,鹤若亮爪鹰也怂。”
宽容需有尺,忍让应有度。
唯有守住自己的边界,亮出自己身上的刺,才能避免任人宰割的局面。
棱角分明地面对这个世界,是保护自己最坚硬的铠甲。
当得知东海龙王要去天宫告状时,哪吒在途中拦截他,打斗之间,还扯去龙王的鳞甲。
打不过哪吒,龙王不得不忍下丧子之痛,另外寻找报仇的机会。
他连同另外三位龙王一起,奏明玉帝,要把哪吒父母抓上天庭。
得知消息的哪吒飞奔回陈塘关,他虽然叛逆,却也是个孝顺和有担当的人。
哪吒向东海龙王说:
“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给敖丙偿命,不连累父母。”
得到龙王不伤父母的许诺,哪吒便提剑刺向自己,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散了三魂七魄,一命归西。
哪吒主动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选择自我了结来保全父母。
他用古代最不孝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孝道。
哪吒削肉剔骨死后,魂魄飘到太乙真人处。
为了让哪吒重返人间,完成伐纣的使命,太乙真人指点哪吒托梦给母亲,为他造庙供香,引各路百姓膜拜。
只要哪吒享受三年香火的供奉,就能还魂再世重返阳间为人。
殷夫人担心丈夫会阻挠,于是暗中安排人去给哪吒造行宫,塑了哪吒的神像。
到这个庙中许愿十分灵验,一传十,十传百,吸引附近越来越多的乡民来此祭拜上供。
由于香火旺,哪吒恢复肉身的速度比预期要快。
有一天,李靖无意中发现了这座行宫,他依然记恨哪吒生前不断闯祸,一气之下毁掉行宫,打碎哪吒金身。
哪吒漂泊的灵魂无处安身,唯有再次找到太乙真人。
眼看姜子牙快下山,为了不影响伐纣的大业,太乙真人只好施展起死回生之术。
“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
用莲花荷叶重塑的哪吒,不再是孩童模样,而是身长一丈六尺,皮肤水嫩白皙的帅小伙子。
太乙真人再赠他火尖枪、风火轮等法宝,让徒弟战斗力倍增。
重生后的哪吒迫不及待下山前往陈塘关,第一件事竟然是寻父报仇。
哪吒饱受父亲对自己的不理解和打压,心中是充满愤怒的。
这时,反抗父权的压制,就成为哪吒表达自己对世俗观念控诉的方式。
李靖见哪吒来势凶猛,也唯有提戟上马迎战,可他不是哪吒的对手,打了几个回合就狼狈逃走。
哪吒的哥哥木吒虽然知道哪吒死后的遭遇,但信奉父为子纲。
在是非对错面前,父权至上,木吒坚持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李靖在逃跑的路上,遇到木吒前来相救,哪吒兄弟两人大战起来,李靖借机逃走。
为了压迫周武王的反抗,纣王发动群雄,共三十六路兵进攻西岐。
太乙真人预感姜子牙在西岐抗击纣王兵马的首次战役会面临困难,于是派出哪吒下山,正式开启他的伐纣重任。
得到这个任务,哪吒喜出望外,他是第一个下山辅助姜子牙的阐教弟子。
收拾行装后,哪吒脚踏风火轮,飞速前往西岐。
姜子牙得一猛将,自然欣喜不已。
看到姜子牙正为敌方的讨伐一筹莫展,哪吒主动请战。
果然他一出马,对面的先行官风林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哪吒也因此完成下山助周的首次头功。
在朝歌之战中,双方激战多时,多名诸侯被纣王斩杀。
见此情形,哪吒心急如焚,他一踩风火轮,大喝一声:
“不得猖獗,吾来也!”
只见哪吒手中乾坤圈一挥,将朝歌总督兵马大将军鲁仁杰打下马而死。
纣王身边的三个女妖看到纣王兵败,自告奋勇偷袭西周军营,妄想帮助纣王扭转战局。
可她们哪里是哪吒的对手,哪吒与其他几位同门将三个女妖围堵,女妖眼看难以取胜,不敢恋战,借助妖风仓惶逃跑。
哪吒征战沙场多年,凭借一身宝物和高强的武艺,在这场人神合力的对决中,骁勇善战、赤胆忠心。
他在同门中杀敌最多,立功的战绩最高,为建立西周王朝作出了巨大贡献。
周武王推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天下重归太平。
当周武王要给众功臣封赏时,哪吒没有贪恋荣华富贵,他已完成自己在人间的使命,回山继续修行,最终肉身成圣。
在封建时代,虽然哪吒的弑父行为与传统观念不相符,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但也正是这份“叛逆”,让他不受封建礼教约束,敢于遵从自己的内心行事。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做人,不可太老实,不要被规则和世俗所困囿。
不委屈自己,不逢迎他人,要做一个有锋芒、有棱角的人,才能在这个粗鄙的世界里,不被他人所伤,让自己过着肆意洒脱的人生。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 作者:许仲琳
知网:《封神演义》中哪吒形象探析 作者:韩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