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不少住宅小区周边的在建工地频繁出现扰民问题,噪声扬尘等滚滚来袭,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多个施工现场,开展测评。
现场调研:
噪声轰鸣 惊天动地
徐汇区冠生园路习勤路口
普陀区新村路(新沪路至大华路)
冠生园路近习勤路施工现场
在徐汇区冠生园路习勤路口,煤气管道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机械作业声轰鸣不断。23时过后,附近居民陈先生和家人仍辗转难眠,各种设备的轰鸣声响彻耳畔。
记者到达时,“哐哐哐”的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一台黄色铲车高举机械臂反复凿击人行道路面,石块飞溅、尘土飞扬,但工地四周却不见施工铭牌。
周边居民透露,施工从22时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老年居民因噪声有的导致心脏不适,有的只能每晚靠安眠药入睡。无独有偶,普陀区新村路(新沪路至大华路)路段也饱受噪声困扰。
19时许,新村路新沪路至大华路段,工人们正在路中央露天切割钢管,蓝光刺眼、火星四溅,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煳味,呛得人不停咳嗽。整个超过600米的施工区域几乎没有任何围挡,更缺乏防尘降噪设施。住在沿街居民楼4楼的陈先生用手机实测,电割机启动瞬间噪声值飙至92分贝,持续作业时一直在85分贝以上。
嘉华苑小区门口,挖掘机露天开挖,噪声隆隆
而在新村路789弄嘉华苑正门,噪声问题更为严重。一台黄色挖掘机停在距小区门禁不足5米的非机动车道上用镐头高频撞击路面,与此同时三名工人手持切割机同步破拆,巨大的动静震得人耳膜生疼,实测噪声值超95分贝。
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除抢修抢险外,夜间22时至次日早上6时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若因工艺要求需连续施工,必须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记者询问施工方是否持有相关许可,对方并未正面回应,仅称“相关改造是民生工程”。
扬尘漫天 拖泥带土
普陀区莫干山路120号工地
杨浦区杨树浦路近贵阳路
天安广场施工项目(左)与圣骊澳门苑小区(右)仅一路之隔
普陀区莫干山路120号工地,施工铭牌显示为“天安阳光广场(东地块)工程”。17时许,记者看到,裹着沙砾的阵风掠过单薄的防尘布,将灰黄色烟尘卷向马路对面的圣骊澳门苑小区。
记者发现,该工地的钢结构骨架仅覆盖着零星防尘布,沿莫干山路一侧围墙上的喷淋管道,只有一个喷头在运作。在紧邻工地的苏州河步道上,游人纷纷掩鼻快速通过,躲避着扑面而来的风沙和扬尘。
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占地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工地须设置自动喷淋降尘系统,且喷淋范围应覆盖所有易扬尘区域,该工地显然没有达标。杨浦区杨树浦路近贵阳路工地则是土方车“拖泥带土”。
杨树浦路近贵阳路,一辆土方车正驶出工地
19时许,工地内满载渣土的土方车陆续驶出,车轮碾过工地出口,黄褐色泥浆从挡板缝隙喷涌而出,在路面留下长长的泥印,短短半小时,邻近的贵阳路非机动车道就布满板结的泥块,一路蜿蜒形成一条泥灰路。土方车经过时,又卷起阵阵灰尘,让人睁不开眼。据了解,该处工程为“杨浦区定海社区K2-04地块(定海路街道134街坊)商品住宅项目(地下)”。虽然工地内设有冲洗设备,但多数土方车并未有效利用,仍在“跑冒滴漏”间把大量渣土撒在路上。
记者蹲守发现,一辆土方车驶出工地后,一路疾驰中泥浆如瀑布般从车上倾泻,在贵阳路划出长达50米的“泥带”。15分钟内,7辆土方车进出工地,其中6辆挡板没有完全闭合。
为抑制扬尘,环卫部门虽反复用水冲刷路面,但效果不佳,不仅难抵源头治理不善造成的污染,反而导致贵阳路非机动车道形成深浅不一的泥坑,造成安全隐患。
施工过久 管理缺失
浦东新区栖山路近云山路
长宁区安龙路茅台路口
栖山路云山路工地紧贴居民区
21时许,浦东新区栖山路近云山路,起重机吊起成捆钢筋,金属碰撞声与柴油引擎的轰鸣交织,震耳欲聋,而该处工地与云山苑等多个大型居民区仅隔一条不足10米的非机动车道。
在金樟小区,70岁的王阿婆被噪声震得眉头紧锁:“就像有台拖拉机在耳边开,从早上一直折腾到晚上。”居民刘先生用分贝测试软件检测,噪声最高峰值达到78分贝,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远超居民区昼间55分贝的限值。“早上6点,工地里就开始哐哐响,晚上有时候一直施工到11点多。”
而栖山路近年来已多次开挖施工,历经“精品城区改造”和“架空线入地”等,此次施工又涉及多项排水、照明等管线工程,居民们希望:一是每天的超长施工时间相应减少,二是施工方采取必要的降噪减震措施,把对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长宁区安龙路茅台路口的“安龙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夜间施工已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道路挖开后,管道裸露,人行道被侵占,居民通行十分困难。茅台路600弄小区居民说,他们只能冒险进入机动车道穿行,真是“想想都怕”。22时,数台重型机器还在隆隆作业,几台钻孔机更是紧贴小区围墙作业,震感直接传到一墙之隔的6层高居民楼。业主李女士拉开窗帘,施工点距卧室不足5米。施工铭牌显示,改造路段为安龙路(虹古路至新渔东路),全长1275米,施工日期从2025年4月14日至2025年5月30日,作业时间为“20:00至次日凌晨6:00”。
“告示栏”中特别提到“空压机等应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以及“施工区域落实各项防尘措施,油污、散落杂物等应立即清理,保护绿化”。而从现场情况看,这许多“应尽事宜”都没有落到实处。
市民建言:
■ 源头管控
施工工地应严格落实全封闭硬质围挡措施,并加装喷淋系统,确保扬尘不会扩散到公共区域。在进行土方开挖、破碎等易产生扬尘作业时,要同步使用雾炮机、洒水车等设备降尘。对于靠近居民区的工地,需设置全封闭隔声罩或隔音屏障,降低噪声影响。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做到全密闭,严禁带泥上路,同时应推广使用新能源或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运输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 实时监测
大型工地需安装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系统,并实时与监管部门联网,当扬尘超标时,系统自动启动喷淋设备。在居民稠密区,应严格禁止夜间高噪声作业,若因特殊工艺要求确需连续施工,必须提前备案并向社会公示。
■ 共同监督
建设单位要承担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防尘降噪方案,监理单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施工铭牌应详细、规范公示相关信息。引导市民举报违规施工行为,对于举报查实的,给予相应奖励。建立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并可考虑将相关违规行为纳入企业的信用记录。截至发稿前,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关于《2025年建设工地文明施工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已印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针对违反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检查执法。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惊天动地!铺天盖地!沪上多个小居民遭“极度煎熬”,执法部门最新回应》
栏目编辑:陈浩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驰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