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们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办单位:WEART

承办单位:曬·文化力创想中心

展览时间:2025.03.22-04.22

展览地址:OCTsee文化力创想中心B1层

上海静安区山西北路108弄11号


陈小璇

个人简介

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策展人,现供职于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入选2024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上海市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成长计划。擅长中国画(工笔),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专业美术展。中国画《浦江流芳》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中国画《云端》受邀参加《今日浦东》画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部分展览

2022年《记忆·时光》“奋进新征程”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专题展毛麻仓库

2023年《花心》缤纷浦东——新起点 新文艺 新引擎——浦东美术作品展碧云美术馆

2024年 《幽幽溢春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浦东·杭州中国画

作品联展” 碧云美术馆

2024年 《城市礼赞——文艺党课》光荣之城第十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 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

2024年 《记忆时光》巾帼风采·书画传馨——2024年第五届海派女艺术家庆

三八国际妇女节作品展 胡问遂艺术馆

2024年 《福禄延绵》绵延上海当代水墨邀请展 GM车库美术馆

2024年 《花影淙淙》艺浸江南——长三角中青年美术、书法、摄影视觉艺术展GM车库美术馆

2024年 组织策展由浦东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指导,浦东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WHO AM I 当代艺术展,GM美术馆

2024年 组织策展由浦东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指导,浦东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三角城市文化联盟主办的艺·浸江南——长三角中青年美术、书法、摄影视觉艺术展,GM美术馆

2025年 组织策划展览项目《SOMEONE LIKE YOU 当代艺术展》评为2024年上海市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成长计划入选项目,GM美术馆



《云端》130cm*70cm 纸本设色


《远山重重映春来端》80cm*80cm 绢本设色


《自在飞花轻似梦》150cm*150cm 纸本设色


《花影淙淙》150cm*150cm 纸本设色


《礼赞》100cm*100cm 纸本设色


WEART:个人您的绘画从早期到现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请问在形式转型的背后,也是代表着您艺术观念的转变吗?

陈小璇:作为创作者,我始终相信每个阶段的生存体验都会深刻形塑创作轨迹。以我的实践为例:虽然大学阶段在上海美术学院主攻环境艺术设计,但在接触了宋代院体画真迹后,我的主攻方向转为了中国工笔画。工笔画特有的精微雅致彻底重构了我的审美认知系统。在持续多年的宋画临习中,我逐渐领悟到绢本设色背后完整的观察方法与表现体系,这种对传统美学的深度浸润促使我将没骨技法空灵的诗性特质,与当代花鸟、都市景观的几何构成进行创造性融合——通过解构传统花鸟画的视觉语法,最终形成具有东方美学基因却充满当代视觉张力的新工笔画范式。

而近期深度参与当代艺术策展的经历,则进一步拓展了我的创作维度。我开始重新审视水墨媒介的当代转化可能。这种思维转向不仅体现在对综合材料的实验性运用,更在于创作观念上从图像营造向观念表达的位移——那些曾经作为画面主体的工笔翎毛,正逐渐转化为承载文化思考的视觉隐喻。这种从形式到观念的蜕变轨迹,恰是创作者在传统文脉与当代经验之间不断校准认知坐标的必然过程。


WEART: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给你启发最大的是?

陈小璇: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对我影响最深的有三个方面:首先,艺术源于生活的真理始终启迪着我,那些流转于市井巷陌的烟火气息,草木枯荣间的自然韵律,都需要用浸透生命的真诚去感知;其次,与艺术前辈的深度对话尤如明灯,他们在创作思维与技法传承上的点拨,常使我突破固有认知边界;再者,系统研读中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从敦煌壁画的绚烂笔触到文艺复兴的光影革命,这些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创作突破,往往诞生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正如我在工笔画领域的实践,通过临摹宋画真迹,以宋代院体画为根基,将没骨技法的空灵意境与当代都市题材相融合,最终形成了既有东方美学基因又具当代视觉张力的新工笔语言体系。


WEART:‌‌请问可以谈谈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让您走上了这一条艺术创作的道路?

陈小璇:我自幼便对绘画怀有浓厚兴趣,很早就确立了报考美术学院的人生目标。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我以优异成绩保送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人生际的遇往往充满惊喜——因机缘巧合考入事业单位后,欣喜地发现单位的主要业务领域仍与艺术紧密相关。更值得庆幸的是,在工作之余我始终未放下画笔,持续活跃于上海大美术展览。能将专业所学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在现实土壤中继续培育艺术理想,这无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WEART:如何学习并借鉴大师作品?

徐然书: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系统研习大师经典是建立审美体系的重要基石。观展时直面真迹的视觉震撼,文献中解析创作脉络的理论积淀,以及临摹过程中对笔触肌理的深度体验,构成了三维立体的学习网络。以我个人研习花鸟画的经历为例,初习宋代院体画时,我的老师反复强调"师古不泥古"的要义——在绢本上勾勒的每片叶脉时,不仅要揣摩林椿的折枝构图与留白智慧,更需体悟宋人对自然万物"格物致知"的观察态度。

观展时的空间沉浸同样不可或缺。当站在苏州博物馆恽南田的《百花图卷》前,真迹中层层透出的墨韵与印刷品呈现的平面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方才理解古人"墨分五色"的玄妙。这种视觉记忆的积累,逐渐内化为创作时的色彩感知力。

当传统养分真正融入血脉,创新便如同古木新芽,自然生发出既承古意又具当代审美的艺术语言。


个人官方账号

撰稿 | 高玺婷

看见春天展览相关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