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巴冲突升级。印度发动“辛杜尔”行动打击巴方设施,巴方称印度发射导弹致平民死伤。巴方击落至少5架印战机,俘虏多名印军,印度暂未确认战机被击落。此前,巴三军新闻局称击落6架印战机,含3架“阵风” 等。印巴冲突致多家航空公司调整航线,巴关闭全国空域48小时。对此,中国外交部对印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

此次冲突不仅是两国长期矛盾的爆发,更折射出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层变动。莫迪政府近年来因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分化加剧而面临民意压力。克什米尔问题长期被印度政府塑造为“国家安全核心议题”,通过渲染“反恐”叙事,莫迪可将公众视线转向外部威胁,巩固其“强人领袖”形象。此次冲突前,印度单方面切断《印度河河水条约》下的水源供应,正是以“反恐”为名对巴极限施压,试图激化矛盾以转移国内焦点。



印度将中巴经济走廊视为对其南亚主导地位的最大的也是最直接挑战。该走廊途经巴控克什米尔,印度认为此举“侵犯其主权”,并担忧中国借走廊进一步深入中亚。近期中国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的计划,更触动了印度的敏感神经,促使其通过军事冒险阻挠区域经济整合。此外,印度长期试图通过“冷启动”战略实现对巴常规军事优势,此次冲突可视为该战略的战术实践。

而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美俄罕见一致支持印度,为其提供了行动底气。美国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支点,试图通过军售与政治声援拉拢印度对抗中国;俄罗斯则因印度疏远俄制武器转向美国而急于修复关系,通过支持印度反恐立场巩固军售市场。这种大国博弈的“空隙”被印度巧妙利用,成为其冒险行动的“安全垫”。



不用说,美国支持印度既有遏制中国的战略考量,亦有经济利益驱动。特朗普政府高调支持莫迪,意在通过印度削弱中国在南亚影响力,并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此外,印度庞大的军火市场(如百亿美元F-35订单)直接吸引美国军工集团游说政府选边站队。

尽管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但其对印度军售依赖未减(印度70%武器为俄制)。为阻止印度彻底倒向美国,普京通过支持印度反恐立场、承诺深化军事合作,试图挽回战略信任。同时,俄罗斯在巴以冲突中与巴基斯坦举行联合军演,显示其“两面下注”的平衡策略,但印巴冲突中仍以印度为优先。 所以,美俄在这次冲突中,存在“利益交汇点”,那就是,印度作为区域大国的地缘价值与军火市场的经济价值,促使两国暂时搁置分歧,共同支持印度以维护自身影响力。



面对这一复杂局势,中国需以“动态平衡”策略维护区域稳定,同时捍卫自身核心利益。需要强化多边斡旋机制,推动冲突降级。中国可依托上海合作组织(SCO)与金砖机制,联合俄罗斯、伊朗等国建立印巴问题对话平台。历史上,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三方外长对话”模式(中阿巴)已证明其有效性,可扩展至印巴冲突调停,强调“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避免外部势力借反恐之名干预。

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中国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同时,坚守自身的外交原则。一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保持着“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中国有必要支持巴基斯坦的合理安全关切。另一方面,中国也致力于与印度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避免因印巴冲突而导致地区局势失控,影响自身的地缘安全和经济利益。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中国多次强调,印巴作为邻国,应认识到冲突升级对地区安全稳定的严重威胁,以和平大局为重。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发挥作用,为印巴双方搭建对话的桥梁,促进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在军事方面,尽管中国不会轻易直接介入冲突,但可以通过加强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展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的决心,对冲突双方形成一定的威慑,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化。在经济领域,中国可以继续深化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巩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增强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中国也可以积极拓展与印度的经贸往来,通过经济利益的纽带,促使印度更加理性地看待冲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



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涉及领土、宗教、民族等诸多复杂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绝非一蹴而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推动印巴和解、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最后,以一首打油诗记之:

南亚烽烟起,辛杜尔焰燃。

战机惊碧落,空域锁寒天。

美俄谋私利,中巴守善缘。

中华持正道,化剑为犁田。

#巴基斯坦称已击落6架印度战机# #中方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冷静克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