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巅峰时期”,并非唐宋,而是距今久远的魏晋,它是书法史一大“里程碑”,如资料所述,承汉之余绪,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特别是“书圣”王羲之的笔法,历朝历代名家,皆发迹于他。
不夸张的说,他是书法界的根基,若将其掌握,上至汉晋,下到唐宋、明清,基本就是“手到擒来”,轻松临学,可惜这些精妙的笔法,只能在墨迹堪透,而王羲之的纸本,因朝代更迭,风雨侵蚀等,遭到毁坏,或者失传。
妥善传世的屈指可数,实际上,学习魏晋笔法,不用只看王羲之、王献之,早在晋唐,笔法乃是“重要机密”,仅有家族的核心成员,或者师徒之间,亲口讲述,手把手教导。
这种传承方式,虽然有碍书法多元发展,但是极大程度,保留笔法的纯正性,正因如此,只需钻研“琅玡王氏”一族,或者他们后人的真迹,就能掌握“二王”正统笔法。
譬如王羲之曾外孙——谢灵运,亦是隐藏的书法高手,史籍描述,大多在诗词、文学层面,他是“山水诗派鼻祖”,被誉为“豪门才子”,这些光芒和称号,掩盖了书法,极少有人知其善书。
谢灵运身为王羲之后裔,自幼练字,尤善草书,精通“家传笔法”,字迹婉转灵动、遒劲冲和,并且文艺修养的加持,更是增加儒雅、高级的质感。
更令人惊喜的是,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一部《草书册》,比《兰亭序》更加神秘,它是谢灵运仅存的18幅真迹,大多是书信,篇幅短小,用笔自然。
采用中锋运行,收笔含蓄回锋,既有刚健的筋骨,还不乏灵动的势态,保证阴阳分布和谐,呈现出独特的“中和之美”,字迹蕴含的章草古意,凸显质朴、天然之美,深化质感和格调,令人品之不竭。
这幅《草书册》传承有序,项元汴、梁清标、清内府等人,均曾珍藏,来源可察,乃是货真价实的真迹,卷尾还有名家题跋,比如颜延之写道:“此册玉版飞霞,星辰忽动,玄香起浪,风雨旋来,盖极才人之致”。
因保存精善,字字清晰,无一处缺损,墨色生动,每个字的细节,也详尽可察,掌握正统“草法”,同时全卷共计1000多字,内容完备,技法丰富而系统,真正揭露古人“禁传笔法”。
时常临摹,可以学到正统“草法”,夯实基础的同时,感受笔法的多样处理,让用笔和思维,得到提升且开拓,而且掌握此帖之后,临学历朝法帖,就会顺藤摸瓜,轻松上手。
而今,我们对谢灵运《草书册》,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