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141”基层治理落实落地,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荣昌区昌州街道创新并推行“355”工作体系,以3级党组织引领5项改革落实5项建设任务,让“基层智治”精准化源于“一起来”,让“共建共享”靶向化提升“满意度”。
干群互助,急事要事“一起来”做
近期“荣昌卤鹅”火热出圈,“五一”假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4月30日晚,5岁小朋友佳佳在夏布小镇与父母走散,正在巡逻的网格员邓伯庆立即通知当地执勤民警,并用随身携带的广播喇叭循环播放寻人启事。得知情况的全体网格员和志愿者自发在各道城门出入口组成“人墙”,对过往市民“逢人必问”。这场“联勤联动”的爱心接力,仅仅用时42分钟,就寻找到了小佳佳父母。
5月3日晚,宝城寺社区40号网格员、志愿者张瑞在夏布小镇巡逻时,发现一架无人机从天而降。因物品贵重,张瑞立即将其拿到“昌州驿站”保管并在志愿者服务群找寻失主并发布消息。正巧,宝城寺社区42号网格员、志愿者刘中兴在巡逻中发现手持无人机遥控器的刘先生正在找寻无人机的下落,遂将其带到了昌州驿站认领。经查实,这正是刘先生丢失的那架价值2.8万元无人机,遂将其物归原主,刘先生高兴地说“荣昌景美,人更美!”。
亲仁善邻 难事烦事“一起来”解
5月2日晚,外地来荣的游客刘女士在百安星城小区地下车库停车后,就在车里打盹儿。这一幕,被正在巡逻的物业保安张明英发现。原来,因游客太多,没能订到房间的刘女士只能蜷缩在车里休息,张大姐立即邀请她到自己家里夜宿。第二天一大早,张大姐专门购买了荣昌特产,为刘女士送行。
这段萍水相逢的经历,让刘女士非常感动,两人也从素不相识的路人成为了亲近不已的姐妹。“张大姐特别实诚热情,让我这一路充满着温暖”,面对刘女士的夸赞,张大姐的回答则非常朴实,“来了就是一家人”。
视线再回到建成已近20年的永荣小区。永荣小区地处黄金地段,流动人口频繁,日久年长,各类矛盾纠纷逐渐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3月,昌州街道党工委联合小区所在的宝城寺社区党委以及永荣小区等6个党支部,开展“一起来”亲仁善邻物业品牌试点工作,参与党员数量多达300余人。2024年以来,累计上报各类网格事件237件,办结率100%;上报各科矛盾纠纷68件,成功调处63件,化解率达93%。
警网融合 愁事琐事“一起来”调
2024年初,昌州街道礼悦东方小区业主谢先生家中的主卧墙体和客厅墙体出现水渍、墙皮脱落等受损情况。经物业检查,确认系楼上业主陈女士家中阳台管道漏水所致。就如何维修和定损赔付问题,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并僵持不下。宝城区寺社区48号网格陈兰得知情况,及时反馈社区和社区片警寻求帮助。
社区综治专干刘世彬和社区民警林勇立即介入,开展矛盾调处,并于4月22日,将谢先生和陈女士双双请到了社区“银邻调解工作室”。有事好商量,在刘世彬和林勇的协调斡旋下,曾经吵得面红耳赤的俩邻居接受了调处方案并握手言和,于是各自立即启动了修缮维护工作,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警网融合’为推动矛盾问题解决,注入了法理能量,成为了最小治理单元的‘润滑剂’。”宝城寺社区综治专干刘世彬说道。
党建统领 实事盼事“一起来”办
基层治理如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给居民更加宜居、完备、方便、智慧的存在感、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治理如何“赋能”的新课题。
昌州街道全域共引进并运营有16家优质托育机构,可提供930个托位,日均服务婴幼儿350余名,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早期发展指导等医育服务。同时开展“昌州宝贝”义卖集市、非遗体验、兴趣培养等活动30余场次,参与儿童3000余人次。
针对老年群体,辖区10家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社工20余名,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等30余项特色服务;对于居家养老群体的各项所需,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探访、生活帮扶、代办代购等服务400余次,惠及老年群体300余人。
在辖区部分社区试点“互助+智慧养老”模式试点,已为所在社区的90%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管理、紧急就医呼叫、药品器械代购等服务;在城市社区建成投用“养老+”服务站,日均接待辖区老年群体400人次以上。依托社区周边的商超、广场、银行、车站、学校,以服务“一老一小”为主要对象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初步形成。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干部与群众共写的一本‘连续剧’。”昌州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挥长皮荣刚表示。下一步,昌州街道将坚持以“355”工作体系为指导,不断提升多跨协同水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智治新范例。(通讯员 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