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和全红婵两个人都是游泳界的天才少女 ,两人相差的岁数不大,在很多国际比赛中,两人是对手也是队友。
双人跳的水平不相上下,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喜欢拿他们两个人来比较,但有一说一 不管是成绩还是商业活动,全红婵的人气都会更旺盛一点……
本文章所展示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部分情节虚构,请理性观看,侵权请联系删稿
«——【·家世背景相差巨大·】——»
陈芋汐2005年出生在上海,祖父陈新熙曾是上海市声名远扬的体操运动员,在上海体育圈可谓是家喻户晓。
父亲陈健也曾是体操运动员,1992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当一名高级体操教练,为体操、蹦床等多个项目输送了32名优秀运动员。
母亲董春华同样有着体育背景,是上海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的副教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陈芋汐3岁时,便跟随父亲练习体操,6岁时就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体操锦标赛铜牌。
2011年,陈芋汐被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相中,自此开启了她的跳水生涯。
凭借家庭给予的丰富资源和自身的努力,陈芋汐很快就在跳水圈有了名气。
2018年就在全国跳水锦标赛上获得跳台冠军,之后2019年3月进入国家队。
而全红婵与陈芋汐是完全相反的。
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农民,靠务农维持生计。
在东京奥运会夺冠之前,全红婵的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是村里的低保户。
8岁时,全红婵被体校教练发现,这才开始练习跳水。
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全红婵也是坚守一个目标:那就是“赚钱给妈妈治病”。
陈芋汐在家庭资源的支持下,能够拥有更优质的训练条件、专业的指导以及丰富的参赛机会。
而全红婵则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路披荆斩棘。
两人都付出了努力,但陈芋汐是大家公认的天才,而全妹更像是草根,大家都是普通人,天然的对草根都会有亲切之感。
再加上媒体经常会报道全红婵的家庭,她的哥哥现在也开始直播带货,所以就显得全红婵外界关注比较多。
«——【·性格相差大·】——»
全红婵率真、活泼得毫无保留,没有丝毫的做作与掩饰。
东京奥运会成名后,她那句“想挣钱给妈妈治病”,质朴且饱含深情。后来夺冠后一句“想吃辣条”,更是展现出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烂漫。
此后的众多采访中,即便全红婵已经成名,真诚天真也始终没变过。
被问及赛后最想做什么时,一句“想回去吃饭”脱口而出,全然没有一些运动员赛后的客套与官方。
全红婵采访过程中不加修饰的回答,让她更加真实、接地气,大家就像看着邻家小妹妹一般,见证着她的成长。
仿佛她不是那远在天边的奥运冠军,而是身边的一个孩子。
反观陈芋汐,性格则内敛许多,比较成熟。
在公众场合,面对长枪短炮,她不会主动去迎合。
她鲜少在采访中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在憋着大招”的感觉。
不过她在赛后发挥不佳也很容易哭鼻子,这个时候反倒是大大咧咧的全妹最先发现,手足无措地安慰她。
«——【·参赛经历有差距·】——»
全红婵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凭借“水花消失术”夺得金牌,自此一战成名。
但在此之前,她几乎不被大众熟知,更多时候是在广东参加一些比赛。
陈芋汐则早早就开始参加全国的各种比赛。
生于体育世家的她,在家庭熏陶下,一路顺风顺水。
自小,天才少女的光环便萦绕在她身旁,即便不愿意承认,但她的家庭环境确实能带给她更优质的训练条件,还有机会参加众多比赛。
在大众心中,全红婵那率真的性格、平凡的出身,让她如同邻家小妹妹一般亲切。
仿佛她的成功就是身边平凡人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鲜活案例,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私底下,全红婵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出席活动都非常接地气,即便话说得没有那么漂亮,也能让人感觉到她的可爱,没有架子。
而陈芋汐因家庭背景与内敛的性格,被贴上了“富家千金”“别人家孩子”的标签,身上多了一层距离感,大众更多地是对她的天赋与成绩投以赞叹与仰望。
尽管性格与成长背景大相径庭,但她们两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所以她们都值得我们尊重喜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