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陈芋汐身上的热度持续上涨!

主要原因还是她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在2025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女子单人10米台总决赛中,她又以431.25分摘得冠军,再次碾压全红婵



网友们对她出色的表现大为震惊!更有网友觉得她的动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可我们只知道陈芋汐有这么强大的实力,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她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辛苦付出!

而这个人就是她的主教练,深扒之后才得知,她的主教练原来这么的不简单!难怪连胜全红婵。



在跳水界,余晓玲的名字堪称“活化石”。

早在1988年,她就以17岁的年纪横扫全国跳水冠军赛,成为1米跳板项目的绝对统治者。



此后十余年,她几乎包揽了国内外所有1米板赛事的奖牌,光是世界杯冠军就拿了两次,被外媒称为“跳板上的东方魔女”。

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刚开始余晓玲学习的并不是跳水行业。



而是体操训练,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高不再适合体操项目了。

但是即便如此,热爱体育运动的她并没有就此选择放弃,而是想到了和体操有相同之处的跳水项目。



于是在亲友的推荐下,她便给广西跳水写了一封推荐信,教练看到之后很是感动,于是便亲自去柳州考察余晓玲。

1986年她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成功的杀进了国家队!

从那之后便开始在各大赛上展露自己的才华!在国家队的那些年里,她稳坐一米跳水冠军的宝座。

更让人为之钦佩的是,退役之后,余晓玲并未离开跳水池。

2000年,她转型教练,从上海队一路杀进国家队。



别人研究动作,她却研究“人”,尤其擅长从孩子的细微反应中挖掘潜能。

比如陈芋汐7岁时闭眼连做三个后空翻不偏离中线,这种惊人的空间感立刻被她锁定为“天选之材”。



而她的训练哲学更是独树一帜:动作可以练,但天赋是老天赏的,不狠挖就是浪费。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敏锐,让她培养出了很多名将。



不过,余晓玲的“狠”,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运动员时,有网友爆料称她曾因训练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术后仅休养一周就重返跳板。

当教练后,她直接把家搬到训练馆,凌晨5点45分准时带队员出操,连女儿高考都无暇顾及。



对陈芋汐,她的“狠”更是精准到毫米级。

2017年,11岁的陈芋汐刚进上海队,余晓玲便立下“生死状”,必须攻克207C。

这个难度系数3.3的动作,成年选手都望而生畏。

但余晓玲硬是逼着身高仅1米3的小芋汐每天加练50遍。



一次训练中,陈芋汐因恐惧动作变形,被余晓玲当场训斥:“空中数数了吗?3在哪知道吗?

越害怕越要跳!小姑娘眼眶通红却不敢哭,咬着牙一遍遍从10米台砸进水里,直到后背淤青。

更绝的是她的“科学狠招”,为应对陈芋汐发育期身高暴增8厘米、体重增加10斤的危机,她定制了精确到克的食谱。

甚至发明“呼吸—腾空—视觉”三维评分系统,把误差控制在0.3秒内。

连陈芋汐的生理周期都被记录成表,训练量随激素水平浮动40%。

在余晓玲的“魔鬼特训”下,陈芋汐的成长轨迹堪称“逆袭教科书”。

2019年光州世锦赛,14岁的她以黑马姿态夺得10米台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搭档队员张家齐,顶住发育关压力,摘得双人金牌。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与全红婵组成的“双保险”更是以断层优势卫冕,让外国对手直呼“绝望”。

最经典的战役当属2025年跳水世界杯。



陈芋汐在207C动作中完美压住水花,7名裁判打出高分,连余晓玲都罕见地高举双臂欢呼如“亲妈”。

而一次6243D的小失误后,余教练轻拍她后背的镜头全网刷屏。

这对师徒用8年时间证明,顶级运动员的松弛感,不过是把神经紧绷精密计算成优雅姿态。



余晓玲和陈芋汐的故事,远不止于金牌。

它揭示了竞技体育最残酷的真相:所谓“天才”,不过是有人甘当隐形阶梯,把青春熬成跳板下的水花。

余晓玲的“狠”,是对极致的追求,更是对责任的坚守,从运动员到教练,她始终是中国跳水“梦之队”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如今,当陈芋汐笑着把奖牌挂上余教练脖子时,我们终于读懂,那些藏在训练日志里的泪与汗。



所以说,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天才!

只不过是有人甘愿在背后做隐形阶梯罢了,把自己的青春熬成了别人的跳板!



那些精确到秒的“母亲算法”,那些赛场边无声的拥抱,才是中国跳水横扫世界的终极密码。

而余晓玲,这位深藏不露的“狠人教练”,正用她的方式告诉世界,水花可以消失,但传奇永不落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