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7日讯 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配”,智能农机装备已经挑起“大梁”。在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天上卫星导航,地下无人机作业。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让农田管理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味道。
当前,小麦已进入孕穗期,病虫害防治成为确保小麦稳产的关键。在武城县甲马营镇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正在智慧大屏前观察小麦当前的长势。大屏幕上展现出来的是一万余亩麦田的实时数据,显示着小麦生长和麦田墒情的监测数据。
“这种绿色的区域是长势正常的苗,这种黄色的区域是已经发现异常的苗,我们到田间地头后根据这上面提示的地点,实地勘察它到底是出现了病害、虫害还是缺水。”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介绍说。
“智慧”大屏对上万亩的麦田长势一目了然,对于发现异常的地块,可直接有针对性地去查看,不但节约了人力,而且更精准高效。
“刚才我们在大屏上看到这块地有点异常,颜色有点发黄,现在我们到了这块地上查看以后,确实发现这块地块长了白粉病和蚜虫,对小麦造成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减产。”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说。
对于刚发现的麦田问题,牛文忠随即制定了防治方案,调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剂。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沿着预设航线在麦田上空穿梭,均匀地喷洒着雾状农药。不到一天时间,合作社的1000亩麦田喷洒作业便已完成,既省时又省力。
近年来,德州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广卫星遥感巡田、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胡辛炜 德州台 高昌莲 武城融媒 姚月红 李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