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通讯员 张辉 记者 李孝华 )初夏时节,春风拂过月河两岸,汉阴县城关镇田垄间涌动着新的生机。在五一村的育秧田里,农户们正忙着将一粒粒饱满的富硒水稻种子播撒进育秧盘,为今年的粮食丰收埋下“硒”望的种子。
作为汉阴富硒水稻核心产区,该镇立足月河两岸良好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我们的富硒大米每斤收购价比普通大米高0.3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户增收400万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学珍算起了经济账。目前,全镇富硒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
在中坝村的露天育秧基地,58岁的种粮大户陈大哥正铺设育秧地膜。“现在正是育秧的好时机,大家都在田里忙活,镇上派了农技人员给我们指导,还免费发了生物菌剂,让我们预防苗期病害。”他指着田边的物联网监测设备说,“这些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肥力数据,种田现在也成了‘技术活’。”
粮食安全,根基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动力在政策。为大力发展富硒水稻产业,近年来,该镇以科技赋能、政策护航、产业融合为抓手,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先后改造农田1200亩,修缮和新建排灌渠道6公里,配套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在政策支持上,坚持对规模化种植主体和农户给予有机肥、农药补贴,精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全方位降低生产风险,既保护生态又提升稻米品质。
田畴织锦绣,沃野孕丰年。时下,汉阴县城关镇21个村的育秧田已陆续进入出苗期,预计5月底完成移栽。春日里的育秧忙碌,是该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生动注脚,当季夏的秧苗插满田垄,当金秋的稻香飘满山谷,这片富硒土地上的丰收故事,将成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同频共振的最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