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虽然皇次子胤礽尚且只有2岁(虚岁),但是康熙因为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缘故(孝诚仁皇后生胤礽时难产而死),也因为胤礽此时是康熙唯一的嫡子,而将其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康熙不仅亲自抚养教诲胤礽,而且一直按照未来皇帝的标准来培养胤礽,为的就是将来胤礽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成为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胤礽不仅变得越来越骄纵,而且参与了党争,让康熙越来越失望。
康熙四十二年,为了挽回太子的心,康熙将其叔姥爷索额图幽禁而死;结果让胤礽越来越害怕、疏远康熙,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
五年后,已经对胤礽极度失望、甚至怀疑胤礽想要弑父的康熙,还未回到京城便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掉了。
而康熙众多年长的皇子,也已经有了爵位,被封贝勒或者郡王。
胤礽被废后,太子之位出现空缺,大多被封爵位的皇子开始觊觎储君之位。
九子夺嫡
胤禔虽然是皇长子,生母惠妃乌拉那拉氏曾协理六宫,在后宫的地位很高;但是康熙并不喜欢胤禔,为了借康熙之手除掉夺嫡路上最大的两个劲敌:废太子胤礽与皇八子胤禩。胤禔便告诉父皇“张明德曾给八弟相面一事”,而且还提出“要帮父皇除掉废太子”。
这让康熙大失所望,不仅狠狠训斥了胤禔,而且还对胤禩严加堤防。
没多久三阿哥胤祉便向康熙揭发了大阿哥胤禔曾镇魇废太子一事,康熙十分生气,将胤禔幽禁起来;紧接着,又将“八贤王”胤禩也幽禁起来,但没多久又将胤禩放了出来。
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再次复立为太子;
但是复立为太子的胤礽最终也没能坐到皇位上去,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废。
胤礽再次被废后,自知无望被立为皇储的皇八子胤禩便转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的同母弟)来争夺储君之位,原本支持胤禩的皇子与朝臣也转而支持皇十四子。
而皇四子胤禛因为在胤礽首次被废时曾为胤礽说好话,曾被认为支持胤礽夺嫡;
胤礽再次被废后,胤禛也很清楚胤礽没有了继位的可能,便转而自己争夺储君之位。
也就是说,从胤礽再次被废后,基本上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与皇四子胤禛在争夺储君之位。
为此朝中便形成了两大势力:
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
以胤禩(胤禵)为首的八爷党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去世了。
而康熙去世时,皇十四子胤禵尚且还远在西北,而皇四子胤禛一直留在京城;
步兵统领隆科多(胤禛养母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当众宣读康熙遗诏:着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雍正帝登基四年后,皇八子胤禩与皇九子胤禟被幽禁而死,皇十四子胤禵与皇十子胤䄉也早已被幽禁起来不得自由,如此夺嫡之争才算是彻底结束了。
如此看,似乎“九子夺嫡之争”跟皇三子胤祉并没有什么瓜葛。
但胤禛身边的谋士戴铎却提醒胤禛:
皇三子胤祉,是你不可不注意的竞争对手!
雍正帝登基后,更是将胤祉父子二人幽禁而死。
那么,胤祉究竟有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呢?
康熙又为何先后18次下榻胤祉的府邸或者在热河的花园,与胤祉享受天伦之乐呢?
若康熙当真如此看重宠爱胤祉的话,为何不将皇位传给胤祉呢?
胤祉当真“希冀储位”了吗?
胤祉是康熙早期的宠妃荣妃马佳氏所生的皇子,荣妃不仅是最早侍奉在康熙身边的妃子,而且是康熙早期得盛宠的妃子,还是为康熙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妃子之一,先后生五子一女;只是可惜的是,胤祉的四哥同母哥哥都夭折了,没有长大成人也没有参与序齿。
康熙第一次大封后宫时,马佳氏被封荣嫔;
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宫时,马佳氏被封荣妃,虽位列四妃最后一位,但是因在宫中资历深厚,而与惠妃乌拉那拉氏(皇长子胤禔的生母)一起协理六宫。
而胤祉从小便十分聪慧,深得康熙的宠爱。
康熙三十二年,胤祉同四弟胤禛一起前去祭祀孔庙;之后康熙不管是围猎、祭陵都会带着胤祉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时,胤祉仍旧跟随一起出征,此次随征胤祉也得到了父皇的重用,奉命掌管镶红旗大营,得到了历练。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诸成年的皇子,胤祉与皇长子胤禔被册封为郡王。至于其他年长些的皇子则是被封为贝勒。
也就是说,胤祉与胤禔是除了康熙、皇太子胤礽外,地位最高的皇子。
虽然胤祉曾因在敏妃(胤祥的生母)去世后百日内剃发而被降为贝勒,但基本上没有影响他的前途。而胤祉向来跟皇太子胤礽的关系极好,若是胤礽能继承皇位的话,胤祉将来的仕途自然也不会差。
只可惜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不过胤祉虽然与胤礽关系匪浅,但是胤祉并未受到牵连。
胤祉主动向康熙揭露了皇长子胤禔与喇嘛巴汉格隆多有往来,而且对废太子行厌胜之术。
巴汉格隆是胤祉的属人,胤祉如此不怕牵连到自己,也要维护胤礽。
正因为如此,康熙选择原谅了胤祉,而且在胤礽恢复太子之位时,胤祉被晋封为了诚亲王。
胤礽是皇太子,而且胤礽与胤祉仅相差三岁,二人一同长大,感情要好也实属正常;在胤礽被废后,胤祉还能为胤礽仗义执言,这说明胤礽还在太子之位上时,胤祉安分守己,并没有夺嫡的心思,更没有觊觎储君之位。
但胤礽被废之后呢?
康熙先后18次下榻胤祉府邸或者花园
康熙同皇三子胤祉的感情一直极好,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因悔恨交加而一病不起,虽卧病在床但就是不肯请太医来医病。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十一月中旬,才在胤祉与胤禛的请求下请来了太医
而且,在康熙恢复胤礽太子之位时,也只有胤祉与胤禛被晋封为了亲王。
这足以看得出,此时的康熙对胤祉与胤禛这两位较为年长的皇子,不仅宠信而且器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四十六年(胤礽第一次被废的前一年),胤祉请父皇前往自己的花园享受天伦之乐时,康熙不仅答应了;而且即便是胤礽被废掉之位后,康熙每年都会前往胤祉的府邸或者是胤祉在热河的花园,跟胤祉的家人一起团聚,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
而前前后后,竟有18次之多。
在康熙所有皇子中,真正有幸能请父皇前往自己的花园或者府邸的皇子微乎其微。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康熙六十一年时皇四子胤禛曾邀请父皇前往自己的圆明园赏花、享受天伦之乐。而正是这次,胤禛的第四子弘历引起了康熙的注意,没多久康熙便将弘历接入宫中抚养。而弘历也被认为是,帮助父亲胤禛夺嫡的最大帮手。
那么,胤祉呢?
在皇长子胤禔被幽禁、皇次子胤礽被废后,康熙能够享受到短暂的天伦之乐,胤祉自然是高兴的。而胤祉的儿子们,自然也有更多的机会见到皇祖。
然而,即便是如此,康熙并未将胤祉任何一个儿子带入宫中亲自教养。
很显然,康熙并未动心思将皇位传给胤祉;
换句话说,胤祉的儿子们没有一人能让康熙动心思来亲自教养。
但除了被幽禁的皇长子胤禔、被废的皇次子胤礽外,胤祉便是最年长的皇子,这一点对于胤祉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不管是太祖皇帝还是太宗皇帝,都非常注重嫡子,其次就是长子。
所以太祖皇帝才先后将嫡长子褚英、嫡次子代善立为皇太子,太宗皇帝将长子豪格封为和硕肃亲王,三人都曾得到重用。
康熙作为太祖皇帝的曾孙,太宗皇帝孙儿,又怎么会不受影响呢?
所以,胤礽尚且两岁时,作为康熙唯一的嫡子而被封为皇太子。
胤褆作为康熙的皇长子,从小也是备受重视、长大后得到康熙的器重。
胤礽二次被废后,胤祉与胤禛作为较为年长的皇子,自然地位比较特殊,尤其是作为实际上最年长皇子的胤祉,自然更加会得到康熙的器重。
胤祉也不甘寂寞
胤祉又岂会不对储君之位动了心思呢?
康熙诸皇子的属人经常会仗着有皇子撑腰而多行不法之事,比如康熙五十三年,皇子的太监欺骗官员财物一案,便牵扯到了六位皇子,这六位皇子分别是:
皇三子胤祉
皇九子胤禟
皇十子胤䄉
皇十四子胤禵
皇十五子胤禑
皇十六子胤禄
然而这起案子最终的结果是:皇十四胤禵与皇三子胤祉无罪。
此时在康熙面前最得宠的皇子便是胤禵与胤祉,偏偏仅有他们二人的下属没有问题,很可能是审理此案的官员看了康熙的脸色,而为胤祉与胤禵的属人做了袒护。
再比如康熙五十六年,胤祉的属人孟光祖骗人一案。
孟光祖在见的时间里,自称是奉诚亲王之命先后到山西、陕西、广西等地,与当地的官员结交,甚至代表诚亲王而向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赠送了一些礼品,而年羹尧也回赠了孟光祖一些马匹银两。
此事被直隶巡抚告发到了康熙的面前,康熙为此案不牵连到胤祉,对魏延珍说:这件事情关乎到诚亲王的名声,你整日跟诚亲王一起编书,对诚亲王为人很是了解,你应当以身家性命来保他。
很显然,康熙有意保护胤祉。
也可以看得出,胤祉在胤礽被废后,也想要为储君之位拼上一拼。
而且,胤祉还将一位颇有才学、通晓天文之人——杨道昇,收罗到了自己的府上。
从胤禛府上的谋士戴铎的眼光来看,胤祉之所以看中杨道昇,是因为杨称胤祉“有大命”。
也就是说,从戴铎的眼光来说,胤祉在争夺储君之位,胤禛又岂会不注意胤祉这位竞争对手呢?
不过胤祉并没有做太多事情来夺嫡
胤祉虽然也想要争夺储君之位,但是他并没有为争夺储君之位,而像皇八子胤禩、皇四子胤禛这样结交朝中臣子们。在胤祉身边的,不过只有几个文人而已:
陈梦雷,考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后因康熙宠臣李光地的缘故,而被流放;康熙三十七年再次回到京城,侍奉皇三子胤祉读书;
方苞,康熙四十五年会试第四名,康熙五十年受戴名世一案的牵连而入狱,两年后以布衣的身份入值南书房。
不管是陈梦雷还是方苞都曾因罪而被流放或者入狱,对于胤祉夺嫡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而胤祉,也没有要好的皇子帮助自己出谋划策争夺储君之位。
胤禩身边,除了胤禟、胤䄉外,还有胤禵,甚至还有被幽禁的胤禔(胤禔的生母惠妃是胤禩的养母)的支持;
胤禛身边,有胤祥;
胤祉在告发胤禔的时候,便已经得罪了胤禩一党。
或许正因为如此,康熙才会特地保护胤祉。
胤祉没有竞争力,又怎么能在夺嫡之争中胜出呢?
可以说胤祉,是九位夺嫡皇子中,最晚加入、最早放弃的。
但即便是如此,作为隐藏最深的夺嫡的皇子,雍正帝登基后又岂会放过呢?
这样注定了雍正帝登基后,胤祉与长子弘晟便很难善终。